骨鬆性骨折

不再被蒙在「骨」裡! 健保擴大給付骨鬆藥物,3大高風險群有望受惠

不再被蒙在「骨」裡! 健保擴大給付骨鬆藥物,3大高風險群有望受惠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骨鬆比例高,每6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占8成。健保署自2024年3月起擴大給付骨鬆藥物,首度納入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者,包括糖尿病使用胰島素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與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從骨折後治療邁向骨折前預防。骨折不僅導致失能,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應及早評估與介入治療。醫師提醒:骨質流失初期多無明顯症狀,若出現身高縮短或駝背應盡快就醫篩檢。

閱讀更多 »
她一測發現骨密度「比婆婆還低」  7大極高風險族群快檢查

骨鬆並非老年人專利? 她一測發現骨密度「比婆婆還低」! 專家揭7大極高風險群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患者也逐年增加。「骨質疏鬆症」為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會迅速上升。骨鬆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因「矮、駝、痛」與老化症狀類似,往往等到骨折發生並就醫才驚覺自身骨密度過低、確診骨質疏鬆症。

閱讀更多 »
疫情使骨鬆、骨折死亡率大幅上升? 醫師呼籲:勿隨意中斷治療、2大措施要做到

疫情使骨鬆、骨折「死亡率」大幅上升? 醫師呼籲:勿隨意中斷治療、2大措施要做到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下,因骨質疏鬆或骨折而死亡的人數竟悄然上升當中?根據《內分泌學》期刊與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刊載研究指出,民眾待在家缺乏身體活動量,可能中斷骨鬆治療,導致骨折機率增加,其中髖部骨折對長者影響最大;而疫情期間人們因彎腰、坐下等日常活動而跌倒受傷的機率為疫情前的2倍,其中因骨折於30日內死亡的人數比例竟翻倍成長,由4%上升至9%。

閱讀更多 »
骨質疏鬆症讓她5年脊椎斷5次! 骨鬆徵兆「7中1」就要小心

骨質疏鬆症讓她5年脊椎斷5次! 骨鬆徵兆「7中1」就要小心

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銀髮族常見慢性病第4名,且隨著年紀增加,骨鬆患者人數也隨之攀升。即使民眾對骨鬆的普遍認知度高,卻鮮少主動篩檢,更對骨折風險毫無警覺,往往在發生意外就醫時,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質疏鬆。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趨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對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而言,提供更積極且方便的治療。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