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問答集】甲狀腺機能亢進原因、症狀與飲食控制? 怕胖亂停藥當心甲狀腺風暴?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在氣管前方之處,左右各有一葉,各約4公分長、1-2公分寬,兩葉之間以峽部連接。甲狀腺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器官,其主要作用為促進多種蛋白質的合成,是維持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荷爾蒙,也對孩童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新生兒出生時必須檢測是否有先天性甲狀腺荷爾蒙不足,以免神經發育遲緩與生長遲滯。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在氣管前方之處,左右各有一葉,各約4公分長、1-2公分寬,兩葉之間以峽部連接。甲狀腺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器官,其主要作用為促進多種蛋白質的合成,是維持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荷爾蒙,也對孩童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新生兒出生時必須檢測是否有先天性甲狀腺荷爾蒙不足,以免神經發育遲緩與生長遲滯。
時常心悸、燥熱,又莫名體重減輕,要當心是「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徵兆?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江珠影醫師受訪表示,近期收治一名30多歲年輕女性,本身無特殊病史,明明天冷低溫卻覺得身體燥熱,並有手抖、排便次數增加,兩個月內體重下降6-7公斤,合併眼睛不適、皮膚泛紅、焦慮等症狀,初時以為是工作壓力太多,經抽血檢查後才確認是甲狀腺功能亢進。
咳嗽兩週未癒又胸痛、發燒,要當心是肺結核病?每年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組織今年(2023)防治主題為「YES! WE CAN END TB!」,期望集結全球力量消除結核(End TB),實現2035「消除結核」的目標。
根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7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62.7% ,其平均5年存活率僅1%-4%,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胰臟癌因為難以早期診斷,發現腫瘤時的期數多已晚期,採取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反應皆不理想。醫學上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尚無明顯進展,故在坊間有「癌王」之稱。
定期攝取蔬果對腸胃健康的提升可謂人盡皆知。不過,哪些水果種類更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現代人的「便秘」問題?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指出,根據近期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刊載於《美國胃腸學期刊》(AJG)的研究成果,提出「綠色奇異果」確實能顯著改善便秘。
中國前總書記江澤民於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壽96歲。據了解,江澤民因罹患白血病(血癌)合併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光田綜合醫院內科部部長、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萬盛醫師受訪表示,江澤民年滿九旬高齡、患病時間又急又快、且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推測可能罹患白血病中最惡性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摸到肚子「硬硬的」勿輕忽,當心是「慢性骨髓白血病」(血癌)徵兆?慢性骨髓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脾臟腫大,半數病人可能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白血球飆高、脾臟異常腫大才確診。然近十年病例數成長43%,更在5年內升為男性第9大癌症,值得國人提高警覺。
間歇性斷食是近年風行的減重方法,不過,斷食效果可能會受時段影響,甚至影響心臟代謝健康?《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22年8月份登刊一篇研究指出,較早時段的限時飲食」(early time-restricted eating,簡稱eTRE),比起12小時或更長時間內進食,更能有效的達到減輕體重。
年輕男女如果發現排便習慣異常,出現腹瀉、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時就應趕快就醫,除了可能是大腸激躁症之外,也要當心是「潰瘍性結腸炎」的慢性發炎。一名女性20歲起開始嚴重腹瀉乃至一天多次血便,住院一個多月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因一吃東西就會腹瀉,她只能坐在馬桶上用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