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問答集】胰臟癌為何被稱為癌王?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症狀、檢查、治療一次看懂

【專家問答集】胰臟癌為何被稱為癌王?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症狀、檢查、治療一次看懂


文/郭家和

諮詢專家/臺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義大醫院副院長  林肇堂醫師


胰臟癌為何被稱為癌王?  發生原因與飲食有關?


胰臟癌為何被稱為癌王?  發生原因與飲食有關?

根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7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62.7% ,其平均5年存活率僅1%-4%,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胰臟癌因為難以早期診斷,發現腫瘤時的期數多已晚期,採取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反應皆不理想。醫學上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尚無明顯進展,故在坊間有「癌王」之稱。


胰臟癌明確的致病原因尚不明朗,各種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生活習慣如吸菸、喝酒、肥胖,皆被視為是胰臟癌相關危險因子。直系親屬是否有胰臟癌家族史是重要的風險指標。在各種相關疾病當中,糖尿病以及慢性胰臟炎,似乎與較高的胰臟癌發生率有關。由於胰臟擔負內分泌功能,血糖代謝不正常有可能是癌症的警訊。


另外,部份研究認為,環境接觸或職業接觸各種染料、溶劑,也會增加胰臟癌風險。雖然沒有證據指向特定飲食習慣與胰臟癌有關,但喝酒是國人慢性胰臟炎的主要原因,慢性胰臟炎則會增加胰臟癌風險。整體而言,胰臟癌早期診斷難度高,且無明確特定危險因子,加上預後不理想,被稱為癌王其來有自。


胰臟癌可能有哪些症狀?  位置與症狀有所差異?


胰臟癌可能有哪些症狀?  位置與症狀有所差異?

胰臟的外觀有如一彎長條狀的量尺,可區分為胰頭、胰體、胰尾三大部份。胰頭較大而呈現鉤狀,胰體與胰尾呈現直尺狀。胰頭是胰臟與十二指腸相接的部份,胰臟大部份的胰液會經由主胰管與總膽管相接,在十二指腸大乳突開口。胰尾則與脾臟相接。


由於胰頭位置是總膽管與主胰管交匯的十字路口,其胰液成份主要為外分泌功能包括胰蛋白酶、胰脂酶等消化酵素。當腫瘤生長在胰頭位置時會堵塞總膽管,導致膽汁無法流通,引起皮膚、眼睛的黃疸、小便呈現深褐色、糞便呈現灰白色等症狀。


胰臟癌長在胰體、胰尾時,由於不會阻塞膽管,沒有明顯徵兆,大多數會長到相當大的體積,甚至侵犯周邊血管與神經,才會引起晚期癌症症狀如腹痛、體重減輕、消瘦。病人也可能出現食慾不振,或是接受胃病和膽結石治療後後仍持續疼痛。相對而言,發生於胰頭的腫瘤較有機會早期發現,而胰體、胰尾的腫瘤在診斷時多為晚期或已有內臟轉移。


胰臟癌有哪些檢查方式?  哪些人屬於高風險群?


胰臟癌有哪些檢查方式?  哪些人屬於高風險群?

胰臟位於後腹腔內,前方被胃、腸等器官遮蔽,且腸腔内充滿空氣,超音波無法穿透,是所有內臟檢查難度最高的器官。目前較有效的胰臟檢查工具是電腦斷層掃描,以及更進階的MRI核磁共振。不過,電腦斷層掃描有一定的輻射量,設備需求與檢查費用相對高昂,較不適合作為普遍的篩檢工具。


另一項檢查工具是「內視鏡超音波」,惟檢查時需要經胃鏡,屬於侵入性檢查,病人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感,通常用於懷疑胰臟癌的個案作為鑑別診斷。至於全身正子掃描檢查,其原理是運用放線性同位素標記新陳代謝旺盛的細胞聚集區域,多用於癌症追蹤或用以判斷腫瘤轉移、擴散的程度。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曾發生胰臟癌、有慢性胰臟炎病史、年長後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臟炎等,有機會透過早期篩檢發現較早期的胰臟癌。現今較常使用的檢查工具為抽血檢測腫瘤指標CA19-9,一般人數值在37以下,胰臟癌患者數值可能高達數萬、十萬以上。然而,受限於腫瘤指標的特異性與敏感度,仍須搭配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才能進一步鑑別診斷。


胰臟癌最新的治療趨勢?  手術及化療效果如何?


胰臟癌最新的治療趨勢?  手術及化療效果如何?

胰臟癌屬於固態腫瘤,標準治療以手術切除為優先。胰臟癌發現時通常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形為尚未移轉,且位置適合手術,但臨床上這類胰臟癌比例極少;第二種情形為已轉移到腹腔其他內臟,已不適合手術;第三種情形包括臨界可切除或局部不可切除,腫瘤未擴散到肝臟、肺臟但有淋巴轉移。


多數胰臟癌發現時已無法手術或難以切除乾淨,部份腫瘤甚至包覆在腹腔血管之中,手術難度極為棘手。平均可接受手術的病人比例不到15%,大部份患者須進行全身性治療包括化療、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惟五年存活率普遍低於10%,且腫瘤體積微小時就可以產生轉移,而手術後一旦復發通常就對藥物反應無效,治療成效有限。


針對無法開刀或臨界可切除的胰臟癌腫瘤,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透過一段時間的化學治療先使腫瘤縮小,增加可開刀機率。現今各種化療藥作用機轉各不相同,有抑制DNA合成、抑制癌細胞複製及針對免疫系統等作用,藉由搭配不同化療藥物的組合式治療,有機會將腫瘤縮小,爭取再次手術的機會。


胰臟癌有機會早期預防?  少吃高糖食物有幫助?


胰臟癌有機會早期預防?  少吃高糖食物有幫助?

目前尚未找出引發胰臟癌的明確原因,預防胰臟癌應從瞭解自身是否屬於高危險群,是否有長期飲酒、慢性胰臟炎或是突發性急性胰臟炎。另外,不少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兩三年新診斷出糖尿病,目前認為糖尿病與胰臟癌有一定相關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風險因素。


綜觀胰臟癌的相關風險因子,如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皆與遺傳有關,除了戒菸、戒酒、體重控制之外,本身屬於高風險者,建議定期諮詢消化科系醫師,接受相關檢查,增加早期發現癌症的機會。另外,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也有助降低癌症風險。


目前科學證顯示有助預防癌症的營養素及藥物成份包括:維他命C、低劑量阿司匹靈、Statins類藥物、降血糖藥Metformin,對減少胰臟癌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使用前可尋求專科醫師評估。飲食方面,飲酒會造成慢性胰臟炎,而國人飲酒年齡下降及臨床發現胰臟癌的年輕個案有所增加,減少或完全避免酒精攝取,也是預防胰臟癌的重要考量。





延伸閱讀:
巴戈胰臟癌辭世:胰臟癌為何難早期篩檢? 4症狀是胰臟警訊
「癌王」胰臟癌無徵兆 死亡率破8成? 腫瘤部位與症狀有關? 如何治療能存活最久?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