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異常?  減重5年平均復胖80%!  復胖之後為何更難瘦?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異常? 減重5年平均復胖80%! 復胖之後為何更難瘦?


文/郭家和

5年內平均復胖80%!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

5年內平均復胖80%!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

肥胖是目前全球最重大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更是增加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癌症與胃食道逆流等共病症的危險因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975年到2014年之間,全球肥胖比例急升三倍,相關併發症的治療費用每年高達1兆美元。

「致胖環境」(obesogenic environment)被認為是成人肥胖的主要原因,現代人攝取份量大、價格便宜、熱量密度(高糖與高油脂)但缺乏營養素的速食與加工食品易造成體重增加。另外,基因遺傳也佔有重要角色。目前已發現11個單基因、227多基因與調控食慾及脂肪生成等生物機制有關,比如罹患嚴重肥胖的幼童多有MC4R基因受體突變的問題,影響了瘦素的訊號傳導。事實上,75%的BMI變異,可能直接受到基因遺傳的影響。

然而,即便調整生活型態或努力運動,對某些人而言「減重」仍是十分艱巨的任務。統計顯示,成功減重的人平均在兩年內會復胖50%、5年內將復胖80%。肥胖被視為「頑固」疾病的原因,很可能是受到「大腦」制約。有學者將肥胖稱為「大腦的疾病」,對於病態型肥胖或部份減重困難族群而言,肥胖不應該被貼上缺乏「意志力」的標籤,他們需要適當的介入策略,包括重置大腦訊號傳遞的正確連結。

食慾與快感分泌不正常!  肥胖進食後腦區紋風不動?

食慾與快感分泌不正常!  肥胖進食後腦區紋風不動?

受到腸道、激素與環境刺激,大腦會傳遞訊號告訴身體需要或不需要進食。多數人可能以為自己可以控制飲食,但要透過自主意識控制進食衝動,其實對整體進食影響幅度甚微。大腦的食慾分泌受各種神經傳導物質調整,包括多巴胺和瘦素等。

一項發佈在《刺絡針》的研究指出,肥胖者因缺少多巴胺的受體,必須透過大量暴飲暴食才能得到進食滿足感。不過,近期另一份預印本研究指出,肥胖者可能是因為多巴胺過多,導致進食刺激的快感不夠強烈。無論是多巴胺過多或過少,都表示食慾與大腦在進食後分泌的滿足感有關,滿足感不足是造成進食過量的主要原因。

更值得重視的是,在肥胖族群身上「腦腸軸」的神經溝通迴路可能已經「故障」,而使大腦無法正確判斷何時該停止進食。耶魯大學研究團隊集結兩組瘦子與肥胖者,運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進行觀察,發現瘦子們的大腦在進食500大卡後,大腦中與食慾分泌有關的紋狀體逐漸安靜下來。相反地,肥胖者的大腦在吃完500大卡之後,各腦區的運作依然「紋風不動」。神經傳導迴路的異常,可能是促使肥胖症與暴食症的根本原因之一。

大腦傾向維持各種體內平衡,包括穩定的血糖及體重以確保身體負荷不會超出限制。因此,當身體感覺脂肪存量不足時,就會引發大腦分泌饑餓感與疲勞感。相反地,體內的「瘦素」水平上升,就會向大腦傳出信號,讓大腦知道目前身體脂肪過多,減少下視丘產生的食慾信號,降低身體的進食渴求。

在相同的條件下,食物種類的確會影響體重變化。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每日攝取總熱量多出500大卡。相反地,攝取未加工食品的組別則出現體重下降。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Dana Small 在評論中寫到,加工食品的營養成份似乎無法傳遞到大腦,促進正常的食慾升降。在動物實驗中,這些加工食品還會重新改寫大腦迴路,讓大腦不喜歡健康的原型食物。

無法維持穩定體重才是關鍵!  肥胖症的未來解決趨勢

無法維持穩定體重才是關鍵!  肥胖症的未來解決趨勢

截至目前,調整生活型態以及介入適當運動訓練,仍是肥胖的首要治療方式。但是,對於曾經減重失敗或是介入藥物、減重手術,又再度復胖的患者而言,如何長時間阻絕食慾不正常分泌仍是難題。近年發現腸泌素類似物(GLP-1)能抑制胃排空、減少下視丘分泌食慾訊號,被視為是體重管理的治療曙光。此外,原先多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經顱磁刺激及深部腦刺激療法 (DBS),是否能調節動物大腦以降低食慾不正常促進,也正在研究之中。

有些聲音擔憂,減重藥物的進展可能變成一種依賴性,使肥胖者或一般人都必須透過醫療科技才能維持正常體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教授David Ludwig 指出,將肥胖當作一種大腦疾病,可能是過度簡化的觀點,人體尚有許多代謝因素與肥胖有關,包括演中化流傳下來傾向儲存脂肪的取向。對於嚴重肥胖患者而言,手術、藥物、生活型態調整多管齊下仍不可或缺。

對於大多數減重個案而言,無法維持長期穩定的體重控制才是最大的問題。多數人會經歷反覆的減重與再復胖,「體重循環」(weight cycling)目前無一致定義,多數研究的界定是減重4.5公斤後再復胖為準。減重後復胖會造成脂肪重新分佈由週邊堆積在內臟,降低基礎代謝,造成未來減重更加困難。因此,瞭解失敗原因、調整減重方式並諮詢醫事人員介入適當處置,才有機會達成穩定體重並維持健康。






資料來源:
Processed foods and food reward
《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 - 衛福部國健署
What Causes Obesity? More Science Points to the Brain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