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紅色警報評估表揪潛在腦中風症狀

腦中風年奪上萬人命! 國健署推「紅色警報評估表」揪潛在症狀

腦血管疾病自2016年起於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為第四名,雖較前一年下降一名,但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平均每年仍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為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年一起響應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呼籲國人重視腦中風防治的重要性,並參考美國國家中風協會(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的中風風險量表(Stroke Risk Scorecard),推廣「腦中風紅色警報」評估表,民眾可自行評估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閱讀更多 »
蜂窩性組織炎重恐截肢-注意異常紅熱腫痛

沒傷口也會「蜂窩性組織炎」? 醫師:嚴重恐截肢! 注意異常「紅熱腫痛」

「我又來住院了,醫生!」一名七十餘歲,患有糖尿病的伯伯,近兩年來第三度因為左腳紅、腫、熱、痛影響生活作息到急診求診。檢查後發現這位伯伯白血球及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加上左腳局部發炎徵兆,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伯伯合併有香港腳、糖尿病,雙腳時不時有細小的傷口,難怪發炎始終好不了。

閱讀更多 »
為何有人不到40歲就痛風

一堆人40歲不到就痛風? 除了高普林食物 手搖飲、蛋糕點心也是尿酸殺手?

「痛風」古稱「帝王病」,以往大多為飲食奢華引起。時至今日,現代人飲食普遍西化和精緻化,痛風從帝王病演變成一般人都會發生的文明病。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張婷惠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痛風好發在肥胖、體重過重者身上。台灣在2021年「榮登」東亞最胖第一名;肥胖逐漸成為國人健康隱憂,醫師提醒,平時飲食習慣差、有高血糖問題,並且少有運動習慣的民眾,是痛風好發的高風險群,需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 »
醫院與國衛院合作助診斷多囊腎

「多囊腎」險讓她24歲洗腎! 光田醫院與國衛院合作 「基因檢測」助診斷

年紀輕輕就得洗腎,可能是遺傳造成?台中24歲黃小姐其父親患有「自體顯性多囊腎」長期洗腎,並於多年前病逝。多囊腎因屬遺傳疾病,黃小姐檢查也發現罹患多囊腎第3期,面臨可能年紀輕輕就要洗腎的處境。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表示,多囊腎過去無良好治療,目前可以給予新口服藥物,大幅延緩洗腎時間;更結合國衛院引進基因檢測,有助慢性腎病患者及早診斷治療

閱讀更多 »
高血壓患者請注意3大飲食禁忌

高血壓患者請注意! 食藥署整理3大「飲食禁忌」 香蕉、榴槤都上榜?!

多數民眾家中想必都備有不少藥品,像是外用的皮膚藥膏、慢性病患長期服用的降血壓藥,甚至是癌症病患使用的口頰錠等等。然而,這些常用的藥品也藏有「服用禁忌」!例如降血壓藥不能同時吃香蕉、葡萄柚?這些資訊是正確的嗎?高血壓病人在飲食及用藥上有哪些注意事項?衛福部食藥署特別為此推出《藥小心特輯》,並邀請社區藥局吳厚澤藥師為民眾做進一步說明。

閱讀更多 »
血壓沒控制好才是罹患主動脈剝離關鍵

「主動脈剝離」專找年輕人? 血壓沒控制好才是關鍵? 為何一旦發生死亡率破五成?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驟逝離開屆滿一年,近年來,青壯年因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意外猝逝頻傳,更突顯出血壓控制對於心臟健康的重要。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三分之二以上與高血壓有關。主動脈會發生剝離,與血液灌流時擦撞到血管壁的「剪力」有關係,一旦血壓過高,就會導致剪力上升,長期之下會將血管內皮「剪」出破洞,使血液流至中層,因而讓主動脈分為「真腔」與「假腔」,當假腔出後就會引發主動脈剝離。

閱讀更多 »
糖尿病和膽固醇才是血管未爆彈-醫師點名8大地雷

血管堵塞不是老人專利? 糖尿病、膽固醇才是血管未爆彈? 醫師點名8大「地雷因子」

近年名人心血管事件驟逝意外頻傳,而危險因子控制不良,容易升高急性冠心症的發作風險。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血管斑塊阻塞主要原因之一,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關。醫師提醒,血管斑塊阻塞會影響內皮細胞的功能,甚至造成血管內皮破裂,使血小板沾黏在內皮破裂處,升高血塊和血栓風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