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肉、乳製品都不必忌口? 歐洲心臟學會推「純粹飲食」:常吃6食物降心血管、死亡風險
正確的飲食習慣、固定作息輔以適度運動,對維持心血管健康而言至關重要。如今科學家更進一步證實,「6種食物」的相互搭配對於心血管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研究證實納含6大食物種類的「純粹飲食」(PURE Healthy Diet),有助於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與死亡率。
正確的飲食習慣、固定作息輔以適度運動,對維持心血管健康而言至關重要。如今科學家更進一步證實,「6種食物」的相互搭配對於心血管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研究證實納含6大食物種類的「純粹飲食」(PURE Healthy Diet),有助於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與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主要死因,統計指出,約有1/5成年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有關。然而,比起不採取任何飲食調整,各種流行的計畫性、結構性的飲食方式,是否真的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已連續6年蟬聯最佳飲食方法的「地中海飲食法」,除了對心血管健康具有公認的好處,對於延緩「失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好處?刊載於《BMC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堅持採取地中海飲食方法的中老年人,比起採取其他飲食者,失智風險顯著降低23%,對於遺傳性的癡呆症也具有保護作用。
飲食中的膽固醇到底需不需要限制?從2015-2020年的美國飲食指南,將每日的膽固醇上限拿掉以後,這個問題就一直熱門到現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最近又搜尋了文獻,找到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9年所發表的一篇文章:《飲食膽固醇與心血管風險》。美國心臟協會絕對是這方面的權威,在這篇文章中整理了近年各大飲食指引對於膽固限制的建議,提供民眾參考。
台灣於今年5月邁入新冠確診高峰後,陸續有不少民眾受到「長新冠」所苦而前往醫院求診。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鈞百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女性病患,在5月底確診新冠肺炎後,雖然僅出現咳嗽、流鼻水等輕微症狀,但在解隔後,卻陸續出現情緒不穩、記憶力變差、嚴重失眠等問題。困擾該病患的不只記憶力問題,還有嚴重的「睡眠障礙」。該病患表示,以往自己的睡眠狀態十分良好,卻在染後每天飽受「失眠之苦」,使其精神變差、無法專注且脾氣暴躁。
女性於更年期出現的荷爾蒙變化,不僅導致副甲狀腺素功能降低、骨質流失迅速易有腰痠背痛或骨折問題,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歐洲心臟病學會(ESC)近期刊載的研究指出,絕經婦女的荷爾蒙變化,恐怕與心血管健康的直接下降有關,呼籲女性切莫輕忽相關風險。
日常飲食影響膽固醇及血糖變化,也與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息息相關。丹麥研究指出,被認為健康且能幫助減重的「北歐飲食」(HND),不只有助於體重管理,也能起到降低血糖以及膽固醇水平等作用。關鍵原因在於飲食中含有更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團隊徵集200名50歲以上的受試者,皆屬於高BMI、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研究團隊將200人採取隨機對照試驗方式,分為習慣飲食組以及北歐飲食組,再收集他們的血液、尿液樣本,檢測血糖、血清脂蛋白、三酸甘油酯以及炎症生物標記(細胞激素、C反應蛋白等)。經過6個月發現,受試者的膽固醇下降,血液脂肪量更低,血糖控制更穩定。
體內產生「慢性發炎」症狀,要當心老化、肥胖甚至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慢性發炎症狀是現代人面臨最普遍的健康風險,與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該如何減少體內「慢性發炎」問題?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營養部主任Kathy McManus表示,如穀物、堅果、瘦蛋白(lean protein)與橄欖油等「地中海類型」飲食,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發炎指數。另外,「植物性飲食」中含有大量維生素、膳食纖維,能對抗氧化過程產生的自由基,亦對減少發炎症狀有所助益。
「地中海飲食法」被美媒《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評選為2021年度的「最佳飲食法」第1名,蟬聯榜單近4年。歷來不少研究宣稱,攝取地中海飲食,與改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與高血糖有關,且有益於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好膽固醇)的比例增加。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Universitat de Barcelona)的研究則顯示,地中海飲食與65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降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