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裁員、失業壓力大親友又來亂?  心理師籲:不要一直追問近況與「下一步」!  3步驟排解負面情緒

裁員、失業壓力大親友又來亂? 心理師籲:不要一直追問近況與「下一步」! 3步驟排解負面情緒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近2年,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不少民眾面臨失業危機,心理狀態也相對不穩定。覓汨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許乃文心理師表示,以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而言,失業對個人的「生存需求」影響最大。當生存需求受到動搖,焦慮感往往伴隨而來。心理師表示,無論年齡或性別,當生存空間受到壓迫,外在壓力皆可能發展為情緒問題,原本有精神疾患(如躁鬱症)或衝動控管問題的患者,若遭逢失業或重大變故,情緒更容易變得煩躁甚至失控。

閱讀更多 »
疫情下憂鬱症狀暴增3倍!  研究稱「養狗」有助社會支持  降低憂鬱與負面心理

疫情下憂鬱症狀暴增3倍! 研究稱「養狗」有助社會支持 降低憂鬱與負面心理

COVID-19病毒造成全球大流行近2年,「百年大疫」不僅奪去數以百萬人的性命,在經濟、社會層面更造成嚴重影響,升高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僅在美國境內就有研究發現,COVID-19大流行期間,民眾出現憂鬱症狀的比例上升近3倍。面對病毒威脅、人群隔離的人們,更需要擁有足夠的社會支持。

閱讀更多 »
越有自信心者越表裡如一

好讀如同一本書!研究:愈有自信心者表裡如一 幸福感更高

你/妳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明明另一半在交往前表現地百依百順,一舉一動都充滿著紳士/淑女典範,但一交往後卻性格大變,彷彿和交往前不是同一個人?該如何從第一印象判斷對象是否值得交往?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認為,其實與他人約會就像在「讀書」,越能表現得淺顯易懂、表裡如一,越能夠被對方所接受。至於如何分辨對方是否「好閱讀」,得看對方的言行舉止有沒有「自信心」。

閱讀更多 »
寫日記培養利他行為能創造幸福感

疫情期間人人各掃門前雪?嘗試「寫日記」培養「利他行為」 竟能創造幸福感?!

很多人都聽過一首經典的歌曲:「感恩的心,感謝有你」,相信此首歌的旋律大家都能哼上幾段,但歌詞唱出來容易、用身體力行就沒那麼簡單了。因為先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發,使得人與人間的距離更加疏遠;自己每天都焦慮得要命,哪有什麼閒工夫感恩別人?不過,根據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研究顯示,常懷感恩之心對於改善創造幸福感其實是有幫助的,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每天「寫日記」。

閱讀更多 »
正念不是萬靈丹運動更有效

看膩社群媒體的正能量小語了嗎?研究:「正念」不是解憂百靈丹!運動反而更有效?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保有正能量、每天能過得無憂無慮,但無奈人生就是會充滿挑戰,如果心理上無法跨過環境帶來的困難,就可能會引發憂鬱或焦慮的情況。因此,關於「正念」的概念在近年就十分受歡迎。根據《台灣正念工坊》的資料,正念是「有意識地知道當下的身心與環境,並保持客觀、允許、不評判的態度」。做為一種增加幸福感和減少壓力的方式,正念的觀念變得越來越流行。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就針對正念對人們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