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更長壽! 哈佛點名10招增加幸福感 降低中風、冠心病與糖尿病風險
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更快樂的人通常活得更健康,增加幸福感與快樂真的能帶來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嗎?一般人求快樂而不可得,又可以如何解決?一項隨機研究試驗顯示,參加心理諮商6個月之後,接受過心理諮商的人不只變得更快樂,而且在之後請病假的天數也明顯減少。研究團隊宣稱,透過隨機對照試驗可以初步證明,「主觀幸福感」不只是一種感受,的確與身體健康有部份的因果關係。
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更快樂的人通常活得更健康,增加幸福感與快樂真的能帶來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嗎?一般人求快樂而不可得,又可以如何解決?一項隨機研究試驗顯示,參加心理諮商6個月之後,接受過心理諮商的人不只變得更快樂,而且在之後請病假的天數也明顯減少。研究團隊宣稱,透過隨機對照試驗可以初步證明,「主觀幸福感」不只是一種感受,的確與身體健康有部份的因果關係。
時至年末,不少節日如聖誕節、跨年將連袂登場。若現在正被事業或課業壓得喘不過氣,在此時與朋友聚一聚、參與社交活動,不失為一項能夠「補充能量」的絕佳做法。《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的研究指出,僅僅只是與親友聚在一起吃喝談天,就能顯著減少壓力、甚至延長壽命。
你經常做惡夢嗎?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約有4%的人長期蒙受做惡夢的影響,甚至嚴重干擾睡眠、對身心靈造成危害。最近的研究報告也發現,自從新冠病毒大流行後,全球各地民眾出現做惡夢和睡眠障礙的頻率也正在增加。
旅行是遠離紛擾、調劑身心靈的方式之一。但其是否能作為一種「療法」,改善各種疾病?近期《Tourism Management》公布的研究表明,以旅行為基礎所實行的「旅行療法」,確實可能對於大腦結構產生積極影響,促進癡呆症患者的認知功能。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其中有80%可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加以預防。《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期發佈研究,更新保護心臟健康的七項主要建議,首次納入「睡眠質量」為單獨風險因子,明確提醒睡眠時間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該研究發表於重要醫學期刊《Circulation》 。
現代人面臨緊湊的生活步調和資訊爆炸的時代,當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恐怕將影響到身心健康。而無形的壓力會用不同生理症狀來表現,像是頭痛、便秘、胸悶、憂鬱等,嚴重時甚至可能改變內分泌系統,影響可謂不容小覷。
為何容易減肥失敗?使人半途而廢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許多民眾常常將努力「擺錯地方」,使減肥過程挫折連連。若對減重抱持錯誤的迷思,或太看重體重數字、在意旁人眼光,減重行為將形成巨大的壓力來源,反而更不容易達成瘦身目的。
擁有哪些特質,在職場上較能「無往不利」?此前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表明,主管擁有「優秀領導力」、「獨樹一幟的管理風格」,以及與「員工更親密」,是構成優秀領導者的3大要素之一。如今刊載於《SAGE Journal》的研究指出,在工作中展露出「親和力」,對於公司氣氛、團隊凝聚力而言都有正向的效果。
陳志金以熱血和仗義執言著稱,被稱為「全台灣最知名的ICU醫師」,來台學醫後選擇重症加護病房,找到救贖的使命。他認為「同理」是化解醫病關係的重點關鍵,唯有瞭解動機,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解決辦法。他說,在病人的最後一刻,更需要拯救的,是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