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返鄉潮憂再度引發COVID-19大流行 Nuvaxovid XBB1.5 疫苗超前部屬配置全台醫療院所
年假即將到來,可預期的返鄉潮、出遊潮,以及公共場合聚餐等團圓活動,都恐增加新冠感染的潛在風險,在流行性呼吸道疾病依舊盛行之際,民眾擔憂隨時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因此,衛生福利部於新年假期前夕,引進約超過16.5萬劑的Nuvaxovid XBB1.5疫苗,鼓勵民眾前往施打疫苗以提升身體防護力。
年假即將到來,可預期的返鄉潮、出遊潮,以及公共場合聚餐等團圓活動,都恐增加新冠感染的潛在風險,在流行性呼吸道疾病依舊盛行之際,民眾擔憂隨時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因此,衛生福利部於新年假期前夕,引進約超過16.5萬劑的Nuvaxovid XBB1.5疫苗,鼓勵民眾前往施打疫苗以提升身體防護力。
年關將至,面對暴增的人流與車潮,除了主動採取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相關疫苗的接種對於脆弱族群亦至關重要!衛福部疾管署近期發布新聞稿指出,為因應新冠、流感與其他病菌造成嚴重的社區傳染,民眾應積極施打疫苗,獲得最即時的保護力。
因應後疫情新興傳染病的可能變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舉辦「2022 年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暨預防研討會」,引言人王復德理事長表示,台灣自2002年SARS疫情中獲得寶貴經驗及每年預防演練,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顯著成果。隨著防疫政策從嚴格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的全球趨勢,指揮中心也宣布放寬配戴口罩等防疫規範,似乎在可預期的未來,人們有望恢復正常生活。
近日中國政府嚴格「清零」的舉動使民怨高漲,民眾更發起「白紙運動」以表達對當局的不滿與抗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白紙運動的背後揭示了中國政府公衛決策的缺失:「厭惡風險」恐不僅加速醫療系統的崩潰,日後更可能種下經濟問題的種子。
百年大疫COVID-19橫空出世,牽動人類社會翻天覆地的重大改變。隨著Omricron變異株大規模傳播及疫苗施打普及,主要國家多已採取解封措施,台灣也將逐步走向全面開放與疫情共存,然而,病毒持續出現變異位點,是否可能引爆下一波疫情?《台灣篩檢學會》為此舉辦「Omicron 變異株與次世代疫苗」,邀集各界專家由生物演化、臨床醫療、公衛政策多重角度,針對變種病毒及疫苗醫藥發展進行回顧與趨勢探討。
國內BA.5疫情來勢洶洶,未確診者須持續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染疫;確診康復者也切勿掉以輕心,慎防BA.5的「再感染」(Reinfecion)。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BA.5的再感染可能使長新冠(Long Covid)風險增加,特定族群的住院、死亡率亦有上升的趨勢。
台灣新冠病毒確診幼童的腦炎重症元兇,竟是先前未曾發現的變種病毒「BA2.3.7」?三軍總醫院今(14)召開記者會表示,前一波4-6月疫情高峰,部份病童病程發展迅速,甚至出現「猛爆性腦炎」。三總透過重症病童的病毒株全基因定序,發現一株帶有全新突變位點──K97E的病毒突變分支族群,可能是兒童併發腦炎的關鍵成因。
近日數家媒體引用兩則國外論文,標題直指施打mRNA疫苗導致「人類免疫系統恐故障」或是「自然免疫系統失靈」,報導中並引述某篇回顧性論文,宣稱「疫苗接種會嚴重損害I型干擾素信號,改變先天免疫系統運作」,引起部份民眾恐慌,在網路上廣泛擴散。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顧正崙教授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該報導引用的兩則論文無足夠證據力支持其論述,也不是目前科學界的共識,媒體未經查證即大肆報導,恐徒增民眾對疫苗的錯誤認知。
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目前已有2例Omicron病毒亞型「BA.5」本土確診者。究竟新型變種病毒是否將造成嚴重疫情?根據美國病毒進化生物學家Jesse Bloom指出,相較Omicron先前的亞型如BA.1、BA.2或BA.3,其後代BA.4、BA.5似乎更能躲避抗體與免疫反應;即使民眾此前已感染新冠病毒,BA.5強大的免疫逃脫能力仍可能致病,造成「二次感染」。
對於先天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者而言,若感染新冠肺炎,相較常人更容易造成嚴重併發症;且即使施打疫苗,仍有高機率的染疫風險?《JAMA Network》刊載研究表明,與未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毒,HIV)者相比,愛滋病患者的「突破性感染」機率更高,可能與其體內「CD 4」T細胞稀缺有關。
國內於5月2日起正式開放施打兒童疫苗,優先接種廠牌為莫德納(Moderna)。有鑑於莫德納副作用較為劇烈,加上過往兒童接種疫苗的相關數據稀缺,不少家長憂心孩子施打疫苗後,是否將造成嚴重併發症,進而影響生活作息及學業表現。
有不少準媽媽對國內疫情感到擔憂,深怕肚內胎兒也感染新冠病毒。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的大型研究證實,新冠肺炎確實會造成「母嬰傳染」,但整體而言十分少見。研究也表示,即使機率微乎其微,孕婦仍應採取適當措施,減少母嬰傳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