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芯儀35歲確診乳癌!  年輕乳癌更兇險?  醫師提醒三大危險因子

朱芯儀35歲確診乳癌! 年輕乳癌更兇險? 醫師提醒三大危險因子


潮健康/郭家和


朱芯儀35歲驚傳乳癌擴散  台灣乳癌比歐美更年輕?


朱芯儀35歲驚傳乳癌擴散  台灣乳癌比歐美更年輕?

35歲知名藝人朱芯儀公開宣佈罹患乳癌,且病情已擴散至周圍淋巴組織。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一年新發生人數為14,856人,為十大癌症第三位。近年標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與老化、基因變異、生育情況、家族史、良性乳房疾病、缺乏運動、肥胖、荷爾蒙治療、酗酒等因素有關。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院長暨乳房外科醫師鍾元強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台灣女性乳癌年齡遍布20歲到70歲年齡層。平均發生年齡較歐美國家更早,好發年齡約在50歲左右,20-40歲的年輕乳癌也不罕見。


鍾元強醫師表示,如朱芯儀的30多歲年輕女性,目前未列入國民健康署乳房篩檢範圍。有乳癌家族史者,乳房篩檢可提早至40歲開始。然而,如果本身具風險因子以及家族史,應自我提高警覺,提早至30歲左右每年接受定期超音波檢查,一旦發現腫瘤可及早確認是良性或惡性。


家族女性有年輕乳癌病史  摸到腫瘤務必盡快檢查

「如果媽媽、姐妹、表姐妹、堂姐妹曾經得過乳癌,妳就要非常警覺,尤其是家族史中有40多歲就發生乳癌的狀況,一定要及早開始檢查!」


鍾元強醫師指出,30多歲摸到乳房腫瘤的情況很常見,9成是良性的纖維腺瘤、葉狀肉瘤或是水泡問題。超音波是相當有效的篩檢工具,年輕女性發現腫瘤時務必要盡快檢查。


只有摸到硬塊要注意?鍾元強醫師提醒,無論是軟的腫瘤或硬的腫瘤,只要發現乳房有變化、長出以前沒見過的腫瘤,皆應及早就診檢查。如果等到腫瘤由軟變硬才就醫,有可能延誤診斷並且影響治療預後。


年輕乳癌更兇險?  預先化療有機會縮小腫瘤


年輕乳癌更兇險?  預先化療有機會縮小腫瘤

愈年輕的乳癌愈兇險?鍾元強醫師說明,通常年輕乳癌比起老年乳癌預後更不理想,腫瘤的生長速度、轉移速度都比較快。乳癌一般分為荷爾蒙受體陽性的管腔A、管腔B、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陽性、三陰性乳癌。其中年輕乳癌為HER2陽性、三陰性的比例較高,這兩類乳癌通常需要更積極的治療。


鍾元強醫師解釋,現在的乳癌治療方式已與過去不同,第二、三期的乳癌仍可透過預先化療讓腫瘤縮小甚至消失,再評估開刀可能性,也有機會保留乳房,對病人傷害更小。至於第四期轉移性乳癌,除了傳統治療之外,符合條件者也可申請免疫治療健保給付,增加有效治療的機會。


女性最要注意哪些乳癌相關因素?鍾元強醫師提醒,除了家族史之外,肥胖會增加年輕女性的乳癌發生率。另外,要避免過量攝取油炸、刺激性的飲食。本身有家族史或多項風險因子,邁入30歲後可進行乳房定期檢查,幫助及早發現。早期乳癌存活率可達9成,有望獲得更良好的預後。



延伸閱讀: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