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大健康產業創新跨域論壇

▲ 川普2.0釋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信號已造成全球市場波動,作為民生經濟「剛需」的藥品、保健品無法自免於外。
美國保健品關稅將大減?關稅變局引動大健康市場震盪
美國總統川普從今年4月起陸續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涵蓋所有進出口貿易商品種類,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貿易夥伴課徵高達 32% 的對等關稅,以此要求各國降低美國出口貨品的關稅額度。儘管對等關稅政策具體實施程序有待觀察,但川普2.0釋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信號已造成全球市場波動,作為民生經濟「剛需」的藥品、保健品也無法自免於外。
台灣目前針對進口保健食品關稅稅率高達 30%,相較之下,美國對保健食品的進口關稅並不高。鑒於雙邊稅率的差異,美國將可能要求台灣降低海外保健品的進口關稅。從近期行政院公布的政策走向來看,為達成台美雙邊關稅公平並促成協議,未來美國保健品進口可能在5年內逐步從30%調降至20%。
除了美國保健品進口的第一波衝擊,川普政府也發布公告,近期將展開半導體、藥品商品的關稅調查,雖然目前而言對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直接影響不大,但若關稅戰進一步擴大至藥品代工、醫療器材或輔具製造出口,甚至是資通訊軟體系統等領域,國內大健康產業將面臨更多外部壓力與挑戰。

▲ 部分生技醫藥業者認為,關稅調降不只降低外商來台投資的意願,更可能促使外國廠商將代工業務轉移至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
關稅戰影響台灣大健康產業 金額上看76億恐進、出口同步衝擊
受到國人預防保健觀念影響,台灣保健品市場逐年成長,保健品主要進口來源地為美國 (47%)、紐西蘭 (21%) 及日本 (16%),美國作為台灣保健品進口大宗,2024年度進口金額80.9億元中將近42億來自美國。經濟部評估,若單方面將關稅降至 15%,台灣國內相關產值最多可能減少22%,影響產值高達76億新台幣、以及約1500名的就業人口。
近期已有部分生技醫藥業者認為,關稅調降不只降低外商來台投資的意願,更可能促使外國廠商將代工業務轉移至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再將產品銷回台灣。台灣大健康產業包括保健、生技、運動甚至家電與資通訊廠,如果成本結構或終端銷售價格沒有改變,恐同步面臨外來低價產品進口與海外出口困難的雙重衝擊。

▲ 台灣整體保健食品市場(包含營養及健康補充食品)高達992 億,其中錠劑、膠囊狀保健食品將近40%約380億元。
保健品佔大健康產業比例最高 MIT品質差異化是突破口
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台灣整體保健食品市場(包含營養及健康補充食品)高達992 億,其中錠劑、膠囊狀保健食品將近40%約380億元,可見保健食品在大健康產業中佔有相當重要的比例。面對潛在的關稅衝擊與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保健食品廠商正積極尋求應對之道。部分廠商採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專注於開發具有特色的保健產品,以避免陷入價格戰。
另一些廠商則強調產品品質與差異化,以較高的毛利和售價為主要定位,並透過不斷投入研發和提升製程,以維持產品的競爭力。不過,部分保健品品牌大廠抱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以獨有的保健配方與「MIT」的健康生技製造品質,反而有機會在貿易戰中打開更多海外市場。總的而言,國內大健康產業廠商普遍認為單方面調降關稅並非好事,可能在未獲得對等利益的情況下損害國內產業發展。

▲ 台灣大健康產業須持續投入研發與技術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和獨特性,才能未來多極化的國際市場建立競爭優勢。
大健康產業需要更多國家級戰隊 創新跨域合作展開藍海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衝擊與不確定性,台灣大健康產業更需要加強創新與合作。包括持續投入研發與技術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和獨特性,才能未來多極化的國際市場建立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透過跨產業合作並結合AI人工智慧技術,帶動整體產業的發展,以跨領域模式組合更多「國家級戰隊」。
尤其台灣是資通訊大國,在智慧醫療領域的蓬勃發展累積不少實務案例,透過連結AI雲運算、資通訊技術與醫療專業以提升醫療效率,可促進消費者健康帶動良性發展。展望關稅戰後的新變局,大健康產業更需要積極導入新科技,發展數位健康解決方案,如遠距健康監測、個人化健康管理等,以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對大健康產業的衝擊,今年度「全球大健康產業創新跨域論壇」將成為台灣業者突破困境、邁向轉型的關鍵平台。論壇以「創新合作、跨域整合」為核心宗旨,聚焦面向包括AI智慧醫療的實務應用與最新發展、AI賦能產業創新與國際市場拓展、跨領域合作與健康照護生態系統建構等議題,都將在論壇中以專家演講、友善市集、商務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討。集結產、官、學推動大健康產業產值提升與創新商務契機,在貿易戰、關稅戰的變局浪潮中開展下一輪的市場藍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