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班不僅效率差還會讓人「變笨」? 研究證實:記憶力、執行力比不加班者更差
常聽到加班會導致「爆肝」的說法,但實際上加班、輪班或夜班等影響晝夜節律的工作方式,比起爆肝恐怕更加「燒腦」!近期刊載於《PLOS ONE》的研究指出,上晚班、大夜班者或需要輪班的勞工,比起上日班者更可能出現「認知障礙」風險。
常聽到加班會導致「爆肝」的說法,但實際上加班、輪班或夜班等影響晝夜節律的工作方式,比起爆肝恐怕更加「燒腦」!近期刊載於《PLOS ONE》的研究指出,上晚班、大夜班者或需要輪班的勞工,比起上日班者更可能出現「認知障礙」風險。
若自覺近日工作時難以專注、思考遲緩,或許返家後將看影片、追劇的時間,換成「7-9分鐘的簡單運動」,對大腦的好處比想像更大?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近期刊載一則研究顯示,每日養成鍛鍊的習慣,即使不到10分鐘,也能幫助認知能力的提升,且中壯年族群也能夠得到相應的好處。
感染新冠病毒不只要擔心肺炎、腦炎等重大危害,「長新冠」問題更可能發生「腦霧」現象,對確診者的認知功能造成持續影響。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副教授Tamara Fong指出 ,康復後的染疫者約有22%-32%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狀而前往醫院求診,且主訴的症狀皆相當類似。
生活中訂定的各項計畫,無論減重、求學、升遷,總是無法堅持完成,甚至往往半途而廢,原因可能是「控制能力」不足?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抑制功能是「執行功能」(EF,executive function)的一部份,而執行功能被稱為「大腦執行長」,是幫助自我制定計畫、達成目標最重要的能力。
運動除了幫助身體健康,還能保大腦的腦細胞?一項線上發表於美國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研究指出,運動量較多的人,不但能減少大腦體積的萎縮,還能增加大腦中的葡萄糖代謝能力,這一現象恰好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特徵相反,有可能是運動如何減少認知功能障礙的潛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