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族群」肺鱗癌風險增!免疫標靶接力治療 力拚存活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取代大腸癌成為「新癌王」,其中與吸菸相關的鱗狀細胞肺癌(肺鱗癌)尤為突出,主要影響50至60歲中壯年男性。義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鍾岳主任指出,肺鱗癌的治療選擇較肺腺癌少,但近年健保開放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患者帶來希望。當第一線治療產生抗藥性後,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成為一個便利且副作用較少的選擇。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取代大腸癌成為「新癌王」,其中與吸菸相關的鱗狀細胞肺癌(肺鱗癌)尤為突出,主要影響50至60歲中壯年男性。義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鍾岳主任指出,肺鱗癌的治療選擇較肺腺癌少,但近年健保開放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患者帶來希望。當第一線治療產生抗藥性後,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成為一個便利且副作用較少的選擇。
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是目前不論在癌症的診斷、分期或是治療上的新顯學。腫瘤液態切片與細胞擴增技術可以補助做最精準治療決策的優點;前者透過微流道和免疫螢光精準蒐集循環腫瘤細胞,獲取具有活性的癌細胞;後者利用3D循環腫瘤細胞擴增。癌症的治療,決策比刀法更重要,透過細胞擴增技術關鍵,提供給腫瘤患者不論在診斷、分期或是治療最大的支援。
因應後疫情新興傳染病的可能變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舉辦「2022 年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暨預防研討會」,引言人王復德理事長表示,台灣自2002年SARS疫情中獲得寶貴經驗及每年預防演練,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顯著成果。隨著防疫政策從嚴格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的全球趨勢,指揮中心也宣布放寬配戴口罩等防疫規範,似乎在可預期的未來,人們有望恢復正常生活。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0/13號起,針對國內入境旅客開始實施「入境日快篩後7天自主防疫」(0+7)政策;防疫旅館也將全面退場,改以「集中檢疫所」收容自境外移入的確診者。另外,入境後只要持2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自主防疫7天期間可自由外出不受限制。為何鬆綁境外防疫政策已成必然之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發文分析,若太晚開放,經濟韌性可能馬上崩盤。所以開放時程是不能再慢。
國人「肝癌」發生人數至今未明顯下降,更被稱之為「國病」。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醫師表示,免疫治療是晚期肝癌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單一使用免疫治療有效率約15%-20%,合併治療的有效率約30%。不過,肝癌的免疫治療不像其他癌症可用PD-L1作為有效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誌(Biomarker),在肝癌患者身上,無論PD-L1表現高低,都有一定比例對免疫治療有反應。顯示目前缺乏有效的生物指標以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
令科學家擔憂的「猴痘」疫情,自英國傳出確診病例已超過3週,至今逾20個非洲以外國家地區出現400起以上案例,包括加拿大、西班牙、英國等地。權威期刊《Nature》形容為猴痘「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疫情。疫情起源、病毒基因、感控與病毒傳播方式等重要議題,也成為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