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與肛門廔管患者福音! 雷射手術助減痛、縮短恢復期 醫大讚:不必再「坐立難安」
痔瘡與肛門廔管不僅症狀類似,還常復發,導致患者「坐立難安」。中壢天晟醫院副院長高時貽指出,傳統手術恢復期長、疼痛感強,但現今微創雷射手術能大幅縮短恢復時間,減少疼痛和出血。雷射手術利用熱能凝固痔瘡血管或燒灼肛門廔管,不破壞肛門括約肌,減輕患者不適感,高時貽提醒患者應儘早就醫,經專業評估後接受適合的治療。
痔瘡與肛門廔管不僅症狀類似,還常復發,導致患者「坐立難安」。中壢天晟醫院副院長高時貽指出,傳統手術恢復期長、疼痛感強,但現今微創雷射手術能大幅縮短恢復時間,減少疼痛和出血。雷射手術利用熱能凝固痔瘡血管或燒灼肛門廔管,不破壞肛門括約肌,減輕患者不適感,高時貽提醒患者應儘早就醫,經專業評估後接受適合的治療。
內痔通常無痛,但在排便時會產生鮮紅色的便血。外痔則通常會造成肛門周圍疼痛或腫脹,恐會造成血栓,便會引發「坐立難安」的強烈疼痛。女性尤其是孕婦族群,因子宮膨大、腹壓增加,造成直腸肛門壓力上升,更容易好發痔瘡,但又因為病徵位置私密,多數的女性深受其擾卻不願就醫,常會等到症狀非常嚴重出血、腫脹疼痛時才求助,反而讓它變得更為嚴重,甚至必須得挨刀除痔。
「我想不會有多少醫學院學生,從讀書時就立志成為一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醫院裡最臭的兩種刀都是我們在開的,基本上就是修水管跟通水肥的概念!」談起成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歷程,盧延榕醫師不改爽朗幽默。臺大畢業卻選擇到榮總擔任住院醫師,在醫學界圈子畢竟相對稀少。他笑説自己有點叛逆,心中自始不改想走外科的初衷,要以雙手直接為病人解決問題。而大腸直腸外科的手術和檢查,正是他一展才華,造福病人的舞台。
痔瘡是在肛門口由包括動靜脈在內的小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纖維等構造組成。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上方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下方到肛門口外則稱為「外痔」,內外痔同時發生稱作「混合痔」,大部份的痔瘡屬於混合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