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45歲以下青壯年最苦:「通貨膨脹」增加憂鬱症、躁鬱症風險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

閱讀更多 »
上班「心好累」!  日研究:主管難溝通  員工患「心理疾病」風險增加

上班心好累! 日研究:主管難溝通 員工患「心理疾病」風險增加

主管與員工間的關係反映了個人的健康程度?早前瑞典的研究顯示 ,與賞罰不公、武斷、不傾向體諒他人的主管共事,員工罹患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更大。《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指出,糟糕的管理者往往造成員工的巨大壓力,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壓力將使罹患心臟病風險將如「滾雪球」般逐步攀升。

閱讀更多 »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心理問題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一大威脅。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各地皆報告了更高比例的精神疾患問題;在台灣,2021年1-9月精神科求診人數突破130萬人,較去年增加3.2%、更較前年同期成長10%。然而,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成因仍然知之甚少。相關研究指出,共病性的早發性精神疾病,風險因素互有重疊、且症狀不一,這使得疾病走向、變得難以預測,癒後治療流程也相對棘手。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布一則研究報告,指出早發性精神問題,可能主要由3因素的結合所引起。

閱讀更多 »
接種疫苗提高「心理免疫」?  焦慮感顯著降低25%

打疫苗幫助「心理免疫」? 研究:打第2劑焦慮感下降25%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逾2年,許多人不但面臨工作與收入損失、社會孤立,更造成醫療量能負擔、藥物濫用與種族歧視等種種問題。人與人間缺乏社交互動,更助長了由疫情帶來的「集體孤獨感」現象。先前的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飼養寵物、建立目標清單等舉動,能顯著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並幫助降低相關心理症狀的發生。如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單只「施打疫苗」一項舉動,就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安全感,並使焦慮與痛苦等情緒獲得舒緩。

閱讀更多 »
男性更該練瑜珈!  專家:對心理健康有3大好處  還能改善床上表現

男性更該練瑜珈! 專家:對心理健康有3大好處 還能改善床上表現

瑜珈運動在女性族群廣受歡迎,其實瑜珈對身心靈的益處並不侷限於性別。美國精神科醫師Margot O’Donnell指出,男性也能透過瑜珈改善心理健康。O’Donnell表示,近年來尋求治療憂鬱症、焦慮症與物質成癮的男性比例正在增加,而瑜珈練習對於養成健康的心裡習慣具有一定幫助,如增強責任感、提升專注力、決策更加果斷等等。

閱讀更多 »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年輕男人太焦慮   罹患心臟病及糖尿病機率高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年輕男人太焦慮 罹患心臟病及糖尿病機率高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發佈一份新的長期研究顯示,隨著年紀增長,年輕時較容易焦慮、擔憂的男性,在中年後罹患心臟病、中風、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更高。該項研究指出,男性較常處於焦慮擔憂中,生理的代謝情況較容易增加心臟病機率,而且這之間的關聯比一般人想像來得更早,可能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就已發生。

閱讀更多 »
挫折使人強大?  研究打臉:5年遇2次天災恐增PTSD、憂鬱症風險

挫折使人強大? 研究打臉:5年遇2次天災恐增PTSD、憂鬱症風險

社會化的過程中,歷經「挫折」被視為讓人成長、鍛鍊精神力的必經過程。不過,對於經常暴露於天災人害的特定區域而言,心理健康受影響的程度可能遠超出正常人能負荷的範圍。美國德州堪稱全美最易遭遇自然災害的州郡,自2000年至2020年,曾歷經33次聯邦政府認定的重大災害,包括颶風、乾旱與洪水。

閱讀更多 »
睡出一身肥肉?  每天僅睡6.5小時  一年恐多吃「2公斤」精緻糖

睡出一身肥肉? 每天僅睡6.5小時 一年恐多吃「2公斤」精緻糖

睡眠對於任何人而言都至關重要,對處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大多數的青少年都面臨睡眠不足的情況。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則發現,有73%的高中生,睡眠時數少於建議的8-10小時。睡眠不足問題將造成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學習成績低落、問題行為增加等情況。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近期研究則顯示,睡眠不足將導致青少年體重過重、心臟代謝疾病的風險倍增,並改變他們日常的飲食習慣。

閱讀更多 »
遇挫折別怪自己!研究:女性「自我同情」減頸動脈心血管風險

遇挫折別怪自己!研究:女性「自我同情」減頸動脈心血管風險

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社會劇變,許多人的人生出現前所未見的變化,各種壓力源隨之排山倒海而至。愈來愈多人開始求助心理治療以幫助管理壓力。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顯示,正念療法之中的「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練習,不僅能緩解焦慮感,還能幫助減緩女性的心血管問題。練習正念療法和自我同情,是許多心理諮商師建議個案的練習方式。這些方式已被證明可有效控制焦慮、煩躁甚至輕度憂鬱。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