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染疫一週出現「5症狀」 長新冠風險增3倍? 重症醫曝高風險群

染疫一週出現「5症狀」 長新冠風險增3倍? 重症醫曝高風險群

確診後是否將罹患「長新冠」,與染疫一週後出現「5種症狀」可能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Nature》刊載研究說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分析英國、美國瑞典的新冠肺炎病例後發現,染疫者於確診第一週內,出現「5種症狀」以上,日後病程發展成長新冠的風險,將是一般確診者的3.53倍。

閱讀更多 »
疫情下「睡眠問題」成常態?   簡單「6步驟」改善睡眠品質

疫情下「睡眠問題」成常態? 簡單「6步驟」改善睡眠品質

本土確診人數持續增加,目前雖以輕症者居多,仍有不少民眾擔憂傳染後將對身心造成一定影響。焦慮與恐懼感只增不減,要當心「睡眠問題」將對心理狀態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已有不少研究表明,睡眠不足與許多健康問題皆有關聯,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因此民眾若自覺經常失眠、睡不飽,甚至有長期睡眠問題,應積極調整生活型態,並諮詢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進一步改善睡眠狀態。

閱讀更多 »
居隔哪都不能去「心好累」?  研究籲做出「5種改變」 幫助維持一天好心情

居隔哪都不能去「心好累」? 5種改變幫助維持一天好心情

隨著國內疫情每日確診數破萬,需要「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與日俱增。隔離期間難免容易產生孤獨感,若民眾自覺心理狀態變得不穩定,或本身患有心理疾病者,除了在隔離結束後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釐清病況,居隔期間、居隔後亦可養成「5種習慣」,不須花費太多時間,即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

閱讀更多 »
疫情海嘯難抵擋!  如何兼顧輕症照顧、防範家人染疫? 醫師授居隔者「必學4招」

疫情海嘯難抵擋! 如何兼顧輕症防範家人染疫? 醫師「必學4招」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全台已累積超過98萬人(截至5月18日)曾感染新冠肺炎,親友確診、甚至全家確診的狀況時有耳聞。在急診室大排長龍、醫療量能吃緊的狀況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陳宥達醫師呼籲,與病毒共存的過程仍需民眾共同配合;感染Omicron者以輕症居多,雖傳染力強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實是無須過度恐慌。

閱讀更多 »
不只「抒發性慾」  還有益心理健康?   研究曝:適度自慰帶來「6大好處」

不只「抒發性慾」 還有益心理健康? 研究曝:適度自慰帶來「6大好處」

在民風相較對保守的台灣社會,不少人談到自慰時往往感到羞恥、甚至認為其有害身心。事實上,適度自慰不僅能抒發性慾,對調整心情、改善情緒而言更有正向作用。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研究即指出,性快感或性高潮,會觸發大腦快感,並使其分泌多種激素,包括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內啡肽、內源性大麻素、腎上腺素等等。

閱讀更多 »
不想回公司上班? 疫情期間出現「辦公焦鬱症」 專家提4妙招緩解

不想回公司上班? 疫情期間出現「辦公焦鬱症」 專家提4妙招緩解

新冠疫情睽違2年,全球各地需「在家上班」的工作者紛紛回到崗位,但不少人對於公司政策感到不解與擔憂,深怕在公司辦公,可能將再次面臨確診新冠肺炎的陰影。有些人甚至認為在居家辦公時,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了完美平衡,如今返回公司後這樣的平衡將從此不復存在。縱然重返公司後的工作型態,將與疫情大流行期間不盡相同,勞工或雇主仍可採以下4種措施,提高辦公時的安全性,並減輕焦慮感和恐慌感。

閱讀更多 »
再婚開啟人生轉機? 經濟考量才是真心話? 研究:男性好處較多

再婚開啟人生轉機? 經濟考量才是真心話? 研究:男性好處較多

明星藝人閃婚、離婚消息時有所聞,彼此離異後尋找「第二春」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再婚究竟能不能得到幸福?對雙方的心理狀態將產生何種影響?回顧科學界的研究發現,「結婚」確實可以對個人健康帶來正面影響,而離婚通常會與健康狀況下降相連結。中國西安工程大學去年(2021)年曾針對235名離婚者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再婚者與離婚者相比,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低、自我評量的健康狀況更良好。而再婚對於促進健康似乎有性別差異,再婚行為對男性的心理健康有明顯效益,而與女性心理健康較無顯著關聯。

閱讀更多 »
暫時

太會「忍」讓男人較短命?「情緒問題」不處理恐傷心又傷身

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相較女性而言,為符合社會期待與性別氣質,男性往往容易隱藏情緒,而且更不擅長分享內心擔憂或困難,深怕被社會貼上「軟弱無能」的標籤,如此的性別差異現象也間接增加了男性健康風險。美國神經科駐院社工 Leo Newhouse 在《哈佛健康出版社》專文中表示,為符合社會期待,男性自幼就被教導壓抑情緒。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壓力、焦慮或憂鬱症狀,更可能促使酗酒、吸毒等濫用物質的行為風險,最終導致自殺率上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