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幫助「心理免疫」?  研究:打第2劑焦慮感下降25%

打疫苗幫助「心理免疫」? 研究:打第2劑焦慮感下降25%


潮健康/外電編譯


疫情重創人類身心  「打疫苗」也能緩解情緒?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逾2年,許多人不但面臨工作與收入損失、社會孤立,更造成醫療量能負擔、藥物濫用與種族歧視等種種問題。人與人間缺乏社交互動,更助長了由疫情帶來的「集體孤獨感」現象。


先前的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飼養寵物、建立目標清單等舉動,能顯著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並幫助降低相關心理症狀的發生。如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單只「施打疫苗」一項舉動,就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安全感,並使焦慮與痛苦等情緒獲得舒緩。


接種疫苗提高「心理免疫」?  焦慮感顯著降低25%


接種疫苗提高「心理免疫」?  焦慮感顯著降低25%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研究團隊於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定期追蹤8,090位成年人,透過「第4期病患健康問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4 , PHQ-4)檢驗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


問卷中的問題包括:您認為未來3個月內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是多少?若感染新冠病毒,那麼您因為該病毒住院(至少在醫院住一晚)的機率是多少?若感染了冠狀病毒,最後死於該病毒的機率是多少?


問卷結果顯示,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間,至少接種過1劑疫苗的受試者,在「精神痛苦」數值上相對減少7%。


另外,在接種第2劑疫苗後,受試者平均對感染病毒的威脅程度下降7.77%、認為自己可能因重症而住院的可能性下降4.68%。整體而言,疫苗接種與個人產生焦慮情緒的關聯性,下降了25%。


研究團隊宣稱,在接種疫苗至少8週後,疫苗帶給受試者的「安全感」變得更強烈。此前接種過第1劑疫苗者與未接種疫苗者,對病毒產生的擔憂程度相似。但在前者接種第2劑疫苗後,兩者間的心理狀態開始產生差異性。


「疫苗猶豫」持續存在  將是公衛隱形危機?


「疫苗猶豫」持續存在  將是公衛隱形危機?

研究作者Jonathan Koltai博士認為,即使新冠病毒持續造成重症與死亡人數,在歐美等西方國家,「疫苗猶豫」(意指儘管符合接種資格,但個人仍延遲施打疫苗)、「拒絕疫苗」等現象仍然存在。


《刺胳針》的研究指出,比起強調「群體免疫」所帶來的公共利益,以較為私人的角度說服群眾施打疫苗,可能是更佳的選擇。Koltai博士進一步說明,接種新冠疫苗對個人帶來的心理益處,對於疫苗猶豫者或拒絕疫苗者來說更為重要。


Koltai博士表示,長期持續性的嚴格防疫措施,可能對大眾心理健康構成風險。然而,特定族群堅持不施打疫苗,將成為公衛系統的無形隱憂,社會需花費更多成本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如能廣泛宣導施打疫苗對心理健康的好處,疫苗猶豫的現象有機會減少、幫助各地區的疫苗普及率上升。


「民眾要知道的是,在每個人都獲得安全以前,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Koltai博士提醒。



資料來源:

New study finds COVID-19 vaccination boosts mental health along with immunity

COVID-19 Vacci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nalysis of the Understanding America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written vaccination information on COVID-19 vaccine hesitancy in the UK (OCEANS-III): a single-blind,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延伸閱讀: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