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警訊!流感、新冠引爆雙疫情?名醫:重症死亡最多增3成
適逢秋冬交替時節,將進入流感流行期,不少專家擔憂流感與新冠肺炎造成「雙疫情」,呼籲民眾嚴防病毒上身。衞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醫師受訪指出,免疫不佳、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施打流感疫苗,避免雙疫夾擊造成「免疫負債」反撲。
適逢秋冬交替時節,將進入流感流行期,不少專家擔憂流感與新冠肺炎造成「雙疫情」,呼籲民眾嚴防病毒上身。衞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醫師受訪指出,免疫不佳、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施打流感疫苗,避免雙疫夾擊造成「免疫負債」反撲。
感染新冠不僅需留意「長新冠」後遺症,也需留意病毒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名男子,於今年5月感染新冠病毒,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
近期傳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合併「猛爆性腦炎」的案例出現,造成不少家長人心惶惶。不少專家將此次Omicron疫情與1998年大爆發的「腸病毒71型」做比擬,前驅症狀如持續昏睡、嘔吐、意識不清等,幾乎呈現一致。不過,兩者的重症死亡率、傳播速度卻不盡然相同。
近日國內確診人數「頻頻破千」,揭示了防疫政策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不過,各界擔憂第3劑的保護力將於6月開始失效,紛紛有呼籲施打「第4劑」的聲音出現;而指揮官陳時中也鬆口將於20日研議最新的疫苗政策走向。「第4劑」究竟是否有必要性?素以施打疫苗效率「獨步全球」聞名的以色列,透過30萬人的觀察性研究指出:第4劑疫苗對於60歲以上長者而言,確實具有延長保護力、避免重症死亡率的作用。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超過2年,疫情尚未全面趨緩,中國、香港又陸續傳出確診人數大爆發,另一方面,「新冠後遺症」影響數以百萬計的全球人口的心理健康。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即使沒有確診,仍可能因為居家防疫期間的孤獨感、焦慮感與疫情新聞壓力,造成食慾不振、失眠、心理健康惡化、長期沮喪等狀況。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逾2年,許多人不但面臨工作與收入損失、社會孤立,更造成醫療量能負擔、藥物濫用與種族歧視等種種問題。人與人間缺乏社交互動,更助長了由疫情帶來的「集體孤獨感」現象。先前的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飼養寵物、建立目標清單等舉動,能顯著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並幫助降低相關心理症狀的發生。如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單只「施打疫苗」一項舉動,就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安全感,並使焦慮與痛苦等情緒獲得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