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呂佳恆
曾唱紅《非你莫屬》、《專屬天使》等膾炙人口歌曲的歌手TANK(呂建忠),因長年飽受先天性心臟病所苦,一度淡出演藝圈。近期Tank宣布自己接受「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成功,為亞洲首例移植成功案例,在社群上引起不小的討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內科主任陳鴻毅醫師受訪指出,台灣器官移植手術技術已臻成熟,找到符合條件的器官捐贈者,才是療程中最困難之處。
▲ 若需執行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代表不只心臟出現問題,肝臟本身也可能衰竭至「不可逆」的狀態。
當器官衰竭至不可逆程度 醫:器官移植為治療途徑
陳鴻毅醫師說明,心臟與肝臟分別屬於循環與消化系統,其中心臟負責供給全身血液;而當心臟衰竭時,其他器官也有受損的可能。因此心移植手術也能間接幫助肝臟功能恢復。反之,若需要執行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代表肝臟本身已可能衰竭至「不可逆」的狀態。「當器官衰竭到不可逆時,才會考慮要進行移植!」
換言之,TANK正是因肥厚型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合併肝功能衰竭,才需接受「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陳鴻毅醫師表示,肥厚型心肌病變發生率約0.2%,屬於單一基因異常的心臟病變,約有半數機會傳給下一代。大約四成患者找不到基因相關病因,且大部分患者並無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時病情已相當嚴重,甚至可能有猝死風險。
▲ 若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者,及早進行相關檢查,是疾病預防重中之重。
肥厚型心肌病變半數機率「遺傳」 一等親家屬應盡早接受檢查
肥厚型心肌病變係因心室中隔或其他心肌區域異常增厚,其中若肥厚處致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將影響血液順利進入主動脈。若肥厚程度輕微且無明顯症狀,可透過定期追蹤及使用β阻斷劑等藥物改善症狀;新型藥物如心肌球蛋白抑制劑,可減少左心室出口壓力、緩解阻塞。若病情嚴重、藥物效果不佳,可能需接受手術,如心室中隔切除術或經皮冠狀動脈酒精心肌栓塞術;心臟移植則為極少數晚期患者心臟衰竭的最後治療選項。
若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者,及早進行相關檢查,是疾病預防重中之重。陳鴻毅醫師表示,心臟超音波檢查為較常見的檢查方式,超音波無法判定時,民眾亦可進一步接受心臟核磁共振掃描(MRI),同樣能及早發現異狀,尤其建議血源一等親的家屬都應接受相關檢查。患者於青春期後就有可能發病,需及早投入檢查評估心肌肥厚程度的進展,並進一步判定嚴重性。
▲ 陳鴻毅醫師說明,目前國內心臟與肝臟的器官配對系統為獨立排序,導致同時獲得2項相符器官的難度增加。
台灣雙器官移植配對機率少之又少 難尋得「專屬天使」順利手術
根據健保署統計,自2003年至2014年,全民健保已給付超過8,500件心臟、腎臟、肝臟及肺臟等器官移植手術。然而,在台灣若需同時進行2項器官移植,例如心臟與肝臟,實務上最大挑戰來自器官來源須來自同一捐贈者。陳鴻毅醫師說明,目前國內心臟與肝臟的器官配對系統為獨立排序,導致同時獲得2項相符器官的難度增加,雙器官同步移植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
東方社會對於器官捐贈的接受程度普遍較低,導致台灣器官捐贈者人數長期低於等待移植的患者人數。即便成功配對,若出現器官功能不穩、移植風險評估不符,仍可能無法進行移植。陳鴻毅醫師表示,目前多數晚期心臟衰竭患者,仍需依賴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作為暫時性或橋接性治療,等待合適的移植機會。
資料來源:
肥厚性心肌病變最新診斷及治療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內科部心臟血管 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