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端溫差埋下猝死禍因! 遇6徵兆再不就醫,恐錯失黃金治療期
春季極端溫差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與猝死。國泰綜合醫院郭志東醫師指出,冷暖氣團交替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梗塞。一名37歲男子因劇烈溫差突發心梗,從胸悶惡化至昏厥,經電擊急救才獲救。心血管病不只影響長者,年輕人若有病史亦具高風險。胸悶、喘、冒冷汗、雙腳水腫等徵兆應速就醫。避免擅自停藥,掌握溫差變化,遵醫囑是預防關鍵。
春季極端溫差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與猝死。國泰綜合醫院郭志東醫師指出,冷暖氣團交替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梗塞。一名37歲男子因劇烈溫差突發心梗,從胸悶惡化至昏厥,經電擊急救才獲救。心血管病不只影響長者,年輕人若有病史亦具高風險。胸悶、喘、冒冷汗、雙腳水腫等徵兆應速就醫。避免擅自停藥,掌握溫差變化,遵醫囑是預防關鍵。
隨著秋冬氣溫驟降,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科黃晨祐醫師提醒,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攝取麻辣、起司、酸菜白肉等高鈉湯底,因其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此外,火鍋湯底應僅限開鍋後前20分鐘內飲用,以免食品添加物濃度上升。建議選擇昆布、柴魚等清湯,以減少血管壓力和相關疾病風險。
隨著冬季最強寒流的襲來,氣象局已經發出低溫警報,台灣特定區域甚至可能面臨攝氏5度以下的極低溫。尤其當從睡夢中甦醒時,體溫會遭逢劇烈改變,也是血管容易劇烈收縮、血液濃稠化的高風險時機。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傳出因心臟病猝逝,年僅68歲。秋冬氣溫變化劇烈,為何易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受訪表示,氣溫驟然變冷易令血管劇烈收縮,尤其是心臟血管一旦發生收縮痙攣,血管或血管壁上斑塊就容易被擠壓破裂,造成嚴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年節期間本是家人團聚、久別重逢的溫馨時刻;而連日低溫卻也帶走不少寶貴的生命,造成天人永隔的悲劇。據報導,一名護理師透露在年節期間,因低溫與日夜溫差過於劇烈,突發性腦中風、心肌梗塞患者一夜增加,導致ICU病房「瞬間滿床」,甚而有不到50歲的高血壓患者在短短數小時內殞命。
上週週末(17-18日)寒流強襲台灣,僅1天就造成68人猝死,意外降臨的速度令人防不勝防。而寒流、溫差過大造成的心血管問題,不僅容易發生於長者、三高患者、吸菸飲酒者或肥胖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警告,年輕族群平時養成「5種習慣」,同樣容易暴露在寒流致命的危機中。
週末低溫將下探至8度,寒流來襲是否會導致「猝死」風險增加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冬天猝死的核心原因,大致上仍以「劇烈溫差」有關。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血液濃稠、可能導致血液濃稠度增加近60%;且室內溫度若無維持在18-20度左右,或2間房間的溫差大於5度,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血管問題,甚至引起猝死。
近日天氣轉涼,進入心血管疾病好發期。台北醫學大學教授暨衛福部雙和醫院心臟內科洪明佑醫師表示,一位患有甲狀腺亢進的女性患者,常在睡覺時感覺胸悶、心悸、甚至被痛醒,導致夜不成眠。經「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診斷出是心血管痙攣,服藥後夜間不適的症狀才終於緩解。洪明佑醫師表示,心血管痙攣常在休息或睡眠時發作,除了影響睡眠品質外,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如在休息或睡眠時有胸悶、胸痛或心悸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
對於有性功能障礙的男性而言,壯陽藥無異是一大誘惑。然而若藥品成分不明,可能傷身又無效,甚至造成身體器官永久損傷或致死風險!為了讓民眾能「性福」又安全,衛福部食藥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潘建文藥師,一同協助民眾釐清壯陽藥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