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花大錢上課也能「心靈成長」? 醫教1招最有用:代謝、內分泌都變好了
台灣影音頻道《眾量級CROWD》宣布暫停更新,主理人「家寧」近日開設新頻道,但影片中談話內容與過去差異甚大,引起網友熱議,猜測這可能與「心靈成長課程」有關。對此,醫師姜冠宇建議,不必花大錢參加課程才能心靈成長,運動就是最好的選擇,有助於減壓、改善代謝、調節內分泌,並提升心情。他提醒,如參與課程或團體中感到不適應,應該果斷離開,並可利用心理諮商資源尋求幫助。
台灣影音頻道《眾量級CROWD》宣布暫停更新,主理人「家寧」近日開設新頻道,但影片中談話內容與過去差異甚大,引起網友熱議,猜測這可能與「心靈成長課程」有關。對此,醫師姜冠宇建議,不必花大錢參加課程才能心靈成長,運動就是最好的選擇,有助於減壓、改善代謝、調節內分泌,並提升心情。他提醒,如參與課程或團體中感到不適應,應該果斷離開,並可利用心理諮商資源尋求幫助。
颱風過後健康風險不可忽視!佳安醫學診所院長張安迪醫師提醒,需注意食品飲水安全、傳染病防治、傷口護理與慢性病管理等問題。積水易滋生蚊蟲,增加登革熱等風險,創傷需即時處理防感染。此外,應確保充足藥物儲備,並關注心理健康。維持環境衛生、垃圾處理至關重要,避免疾病蔓延。透過疫苗接種等措施,預防颱風後常見健康風險。
隨著短影音的風行,年輕族群拍攝跳舞短片上傳社群平台,如今已蔚為風潮。事實上做為一種身體活動,跳舞帶來的好處或許不比其他傳統運動要差!《Sports Medicine》最新刊載研究指出,持續6週的舞蹈活動,可以提升受試者的心理與認知功能方面的健康。
你有想過在熱鬧的過年聚會中,一場看似普通的打牌遊戲,其實能揭示人們深藏的本性嗎?常聽到有人被形容為具有「賭徒心態」;那麼,什麼是「賭徒心態」?這是一種總是依賴運氣而非實際努力的態度。那些沉迷於賭博的人,通常傾向於投機,相信「運氣」比「實力」更為重要。
「正向思考」與「樂觀態度」往往與成功的人生連結在一起。但事實是否真為如此?《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最新研究稱,隨時展現樂觀的態度,反而使其成為一種「毒雞湯」,除了可能使個人認知功能下降,更與糟糕的財務狀況、較低的責任心有關。
各界名人離異事件頻傳,傳統的穩定婚姻與家庭觀,隨社會型態與性別觀念演變,夫妻、伴侶走向離婚愈來愈常見。據內政部統計,臺灣近9年(102-110年)結婚未滿5年即離婚的比例已超過30%且有逐年升高態勢。
新竹市衛生局今日在綠水市民活動中心舉辦「智慧顧健康、AI輕鬆學-社區青銀共融衛教觀摩活動」,由秘書長張治祥代表市府出席,並邀請社區長者與光復中學學生們,共同利用時下最流行的AI智慧工具,獲得健康知識及營造健康生活。
不少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改善心理健康、甚至輔助心理治療方面都有幫助。不過,相較靜態的運動模式,對於促進心理健康是否仍具效果?《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刊載研究指稱,每週做一次「熱瑜珈」(Heat Yoga),對於減緩憂鬱症症狀而言可能具有幫助。
先前不少文獻表明,時常親近大自然的行為如看海、爬山,能夠促進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不過對於實際居住於海濱地區的民眾來說,其健康程度確實比都市居民更好?發表於《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的文獻證實,無論是前往海邊看海、或居住於海濱附近,都與更良好的健康程度有關。
運動的好處人盡皆知,如體重管理、更好的心理健康以及免疫系統的增強,都是過往研究實證的正面效益。如今刊載於《PLOS ONE》的研究指稱,積極參與運動鍛鍊者,相較於長時間久坐者擁有更高的「疼痛耐受力」。另外,研究也發現積極參與運動者,在慢性疼痛方面的問題相對較少。
不少年輕族群下班或放學後,就此徜徉在社群媒體的世界中,智慧型手機不曾離身。這種被動接觸大量資訊的狀態,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研究表明,毫無節制地瀏覽社群內容,與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病率增加有關。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改善心理健康、甚至輔助心理治療方面都有幫助。不過,若本身為精神疾病患者,該從哪些運動著手最好?刊載於《BMC Psychiatry》的研究表明,「衝浪」與「登山健行」2種運動,對於緩解重度憂鬱症症狀而言,具有顯著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