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另一半「出口成髒」受不了?  研究:愛罵髒話較不會撒謊、欺騙

另一半「出口成髒」受不了? 研究:愛罵髒話較不會撒謊、欺騙

語言是人類溝通與進行社會溝通活動的基石,多數人將「罵髒話」與粗鄙、沒教養等負面標籤相連結,咒罵負面字眼往往伴隨情緒失控等激烈情境。不過,心理學家認為,罵髒話不完全只有負面意義。咒罵他人的行為,可能揭示了「較誠實」的心理現象。來自荷蘭、英國、美國與香港的研究團隊於《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期刊上撰文稱,時常使用髒話咒罵他人者,不太可能與「撒謊」和「欺騙」有關,他們反而可能比常人更加誠實。

閱讀更多 »
關係出現5徵兆當心遇上恐怖情人

自戀型人格容易戲劇化、缺乏同理心? 心理師提醒:關係出現5徵兆當心遇上恐怖情人

何謂自戀型人格?山曉心理治療所所長許家綺心理師表示,根據DSM-5的人格障礙診斷準則,人格障礙可分為三大類,A群人格較有古怪、偏離常態的傾向;B群人格容易戲劇化、不穩定;C群人格與焦慮、害怕等表現有關,而自戀型人格是屬於B群人格中的其中一種。許家綺心理師提醒,B群人格具有不少共同特質,比如行為與情緒較戲據化、人際關系不穩定、關係變化較極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較易缺乏同理心等等。

閱讀更多 »
思覺失調症狀

注意力不足、反應變慢是「思覺失調」徵兆? 思覺失調如何確診? 醫師:壓力、病毒都是誘發因素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基因有明顯關係,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幻聽,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閱讀更多 »
居家隔離後遺症該如何化解

家長每天吵、小孩每天鬧! 居家隔離「後遺症」該如何化解? 心理師傳授5招壓力退散

先前三級警戒期間,居家防疫和遠端上班上課,幾乎徹底改變某些人的生活模式。其中變化最微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突然變得「異常親密」。另外,原先有憂鬱問題的人,疫情前本可躲在自己的舒適圈略作喘息,現在因為社交空間限縮,與家人長時間相處簡直「無處可躲」,甚至因而被家人數落時間變長,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就醫回診,還可能被認為浪費醫療資源……憂鬱族群面臨的困境,以及「後疫情時代」造成的全民憂慮現象如何排解?林仁廷心理師認為,掌握生活的第一原則,適時尋求放鬆都能有所幫助。

閱讀更多 »
強迫症患者可能更容易中風

沒有《怪胎》演的那麼美好? 強迫症患者可能更容易中風

去年頗受歡迎的愛情類國片《怪胎》,描述2位年輕男女因彼此都患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而相知相惜、最後相愛的故事,在劇中2人有時連接個吻都要擔心細菌感染問題,可愛又有趣的互動讓觀眾們會心一笑。電影雖以藝術手法表現強迫症的特徵,實際上,他們的人生並不全如戲劇般美好,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更可能遠超想像。根據美國中風症狀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aition)的研究,強迫症患者罹患缺血型中風的機率,竟會是常人的3倍之多,這是怎麼一回事?

閱讀更多 »
壓力大情緒差別大吃大喝

疫情期間壓力大情緒差 「大吃大喝」抒壓反效果超可怕? 心理師教正確減壓方法

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模式。尤其在居家防疫期間,許多人因經濟狀況不穩定、家人之間發生爭執、對疫情未來不確定等因素,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及身體緊繃與不適。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表示,個人因各種因素導致壓力出現、或是情緒不穩定時,易透過「過度飲食」來抒緩心情,出現「壓力性進食」和「情緒性進食」等狀況。

閱讀更多 »
疫情期間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經濟不穩、家庭失和 心理疾病暴增? 心理師建議: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極大影響,民眾又面臨是否能夠打到疫苗,以及境外變種病毒虎視耽耽的風險。病毒帶來各種懸而未解的焦慮感,或多或少困擾著每一個人。可以說疫情的爆發,對台灣民眾心理陰影上造成不小的「後遺症」。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認為,疫情衍生出的經濟、家庭,或疫苗接種等等焦慮感,根源都在於這些事情充滿「不確定性」。大部份的受僱者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可能擔心明天起「飯碗不保」,在「人人自危」的氣氛之下,容易對未來產生迷惘或焦慮感。

閱讀更多 »
上班度秒如年跟負面思考有關係

上班度秒如年 放假花錢如流水?原來都跟「負面思考」有關係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或許不是歡樂的時間太短暫,而是特定的心理效應讓你覺得「不歡樂的時間光太漫長」。埋首工作的你,是否也經常在上班時覺得「度秒如年」,以為已經過了一小時那麼久,拿出手機竟然只過了十分鐘,距離下班總是遙遙無期?好不容易撐到放假,一眨眼就要面對Blue Monday,導致周日晚上心情更Blue?為什麼我們對時間有這樣的認知差異?美國一篇最新研究的指出,造成時間認知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心理學」有關係。

閱讀更多 »
上班上到厭世可看場好電影

上班上到厭世感爆棚?看場好電影勝過雞湯語錄!

你最近諸事不順、需要去廟裡拜拜嗎?上班上到厭世感爆棚、同事又愛扯後腿?還是身為大學生的你,簡報一肩扛、內容一人做,組員卻從來沒出現過?人生起起落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你已經感覺「心很累」,想遠離世間一切紛擾、原地成佛,不妨真的將腳步放慢一下,把你的串流平台帳號打開,或是將家裡蒙塵的DVD拿出來,享受一場精采的電影,可能比你每天翻IG雞湯語錄還有用!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