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

每年2萬人「急性心衰竭」  不做「心臟移植」死亡率達100%!  醫曝「1措施」延長治療黃金期

每年2萬人「急性心衰竭」 不做「心臟移植」死亡率達100%! 醫曝「1措施」延長治療黃金期

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為2021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二,每年近萬人因心臟衰竭死亡,在國內每年有36萬人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其中有近2萬人會進一步發展成為末期心臟衰竭並更進一步需要接受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的治療。王智弘院長表示,台灣等待心臟移植的平均時間為1-1.5年,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的統計,等待心臟移植的人數約有200人/年,而急性心因性休克的患者若不接受心臟移植或是進一步治療,死亡率將近100%。

閱讀更多 »
水果、麵包都是「地雷食物」?  果糖吃太多「脂肪肝」風險逾7成

水果、麵包都是「地雷食物」? 果糖吃太多「脂肪肝」風險逾7成

酗酒、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被認為是導致「脂肪肝」的元兇之一。不過,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言,患病因子卻不一定是酒精,而是普遍存在於各類食物中的「果糖」。美國《內分泌協會》年會中公布的研究表明,水果、烘焙食品、碳酸飲料當中的高果糖,攝取過量與脂肪肝的發生顯著有關。

閱讀更多 »
居家照護或居隔必看!  醫曝必備器材與藥品  快篩這樣戳才正確

居家照護或居隔必看! 醫曝必備器材與藥品 快篩這樣戳才正確

本土確診人數邁向洪峰期,居家照護與居家確診時應做好哪些萬全準備?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科林岱樓醫師指出,「體溫計」是家中必備用品,可準備耳溫槍或是腋溫計,也要注意專用電池。林岱樓醫師表示,如果確診輕症或是居隔在家,非常焦慮或擔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可以考慮準備「製氧機」與「氧氣瓶」,能在短時間內提供較充足的氧氣量。

閱讀更多 »
抽電子菸較健康?  研究打臉:導致「4器官」嚴重發炎、「2種口味」最毒

抽電子煙更健康? 研究打臉:導致「4器官」嚴重發炎、「2種口味」最毒

電子菸外型酷炫、好攜帶的特點,讓其逐漸取代傳統香菸,成為癮君子的新寵兒。不少人深信電子菸對於人體的危害更輕;甚至有吸菸者為了戒除菸癮,從此投入電子菸懷抱。抽電子菸真比香菸更健康嗎?《eLife》刊載研究指出,電子菸不僅與更高的死亡率有關,甚至可能造成身體「4種器官」的嚴重發炎現象。

閱讀更多 »
年紀輕輕卻「性趣缺缺」?   想性福美滿先養成「10大習慣」

年紀輕輕卻「性趣缺缺」? 想性福美滿先養成「10大習慣」

年輕族群也會「性趣缺缺」?可能的原因與生理、心理因素都有關?美國權威性治療師Janet Brito表示,個人的性慾高低需透過主觀衡量、因人而異,而性慾低下可能與與生理和心理狀態丕變有關。焦慮、人際關係困難或年齡等因素都會影響性慾,若想提升性慾、生活上達到「性福美滿」,可透過以下10種方法加以改善。

閱讀更多 »
7大護心重點預防心臟衰竭

他三餐在外、缺乏運動 退休後竟確診「心臟衰竭」? 醫師:護心「7大重點」要學會

隨著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在青壯年間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若再加上不良嗜好如抽菸、酗酒,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名患者剛從職場退休,年輕時為了工作三餐外食、缺乏運動,幾年前健康檢查發現警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偏高,但無不適感就沒有持續追蹤病況。患者退休後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原以為只是身體機能退化,經醫師診斷後卻發現是心臟衰竭,需要長期追蹤治療。

閱讀更多 »
全血管阻塞中!  打新冠疫苗後小腿水腫  驚見3條冠狀動脈都出事

全血管阻塞中! 打新冠疫苗後小腿水腫 驚見3條冠狀動脈都出事

平時有心血管問題不自知,小腿忽然腫脹別以為只是水腫,可能是心臟疾病徵兆?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指出,不少病人施打新冠疫苗出現心臟不舒服,以為只是疫苗副作用而不以為意,最後才檢查確診是心血管疾病,還有病人3條冠狀動脈皆已嚴重阻塞而不自知,提醒有相關風險因子應注意身體警訊。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