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肌梗塞、中風後多活5年? 研究驚曝:戒菸效果等同吃3種藥
改變生活習慣對防止嚴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的復發,效果可能不遜於藥物?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團隊在2022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布一項大型前瞻性數據分析,研究顯示,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族群,只要能夠確實「戒菸」,就能獲得與服用其他三種藥物相同的好處。
改變生活習慣對防止嚴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的復發,效果可能不遜於藥物?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團隊在2022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布一項大型前瞻性數據分析,研究顯示,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族群,只要能夠確實「戒菸」,就能獲得與服用其他三種藥物相同的好處。
肺癌發生率在國人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二,不只人數增長,年齡層也出現下降現象?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科柯皓文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隨著篩檢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普及,各地醫療機構檢查服務及便利性上升,民眾肺癌篩檢意識也有所抬頭,確實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許多早期肺癌病人,尤以第1期病人比例增加最明顯。
「攝護腺」可說是男性下半身的「生命線」,攝護腺除了攸關床上的「雄風」展現,更與排尿、製造精液等功能息息相關。隨著年紀漸增,男性在50歲後會面臨各種攝護腺問題,不僅影響性功能,也可能出現攝護腺癌,造成排尿不順、頻尿、尿不乾淨等等症狀。攝護腺是製造精液的器官之一,射精次數是否會影響攝護腺癌風險?美國哈佛大學曾發佈研宣稱,男性年輕時期射精頻率,確實與老年後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有所關聯。
「穀胱甘肽」有著強大抗氧化能力,並能消除自由基,近年常被添加於各類保健品與營養食品中。張語希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雖然肝臟會自行製造穀胱甘肽,但隨著年齡增加會逐漸減少,市面上的穀胱甘肽通常由圓酵母萃取而成。當體內穀胱甘肽含量不足,體內自由基上升更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甚至可能增加罹癌機率。外觀上也會加速老化,比同年齡人更顯老態。
寒流進逼氣溫驟降,不只增加老年人心血管事件風險,近年不少青壯年族群也因心血管促發而驟逝。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羅鴻源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青壯年多自覺身體健壯,導致忽略心血管健康。加上高油、高鹽等飲食習慣,抽菸、不運動、體重過重的生活型態,都會促使心血管風險上升。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傳出因頭頸癌逝世。國內頭頸癌患者往往疏於早期檢查,導致延誤治療、錯失黃金時間。最新公佈的十大癌症中,口腔癌(含口咽、下咽)高居第5位,與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任劉耿僚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說明,頭頸癌最主要風險因子仍是菸、酒、檳榔。長期蛀牙未治療或配戴不合適假牙,可能導致病毒感染或口腔黏膜長期摩擦造成癌變。此外,牙周病引起的慢性發炎,也會增加口腔癌風險。
知名導演明金城傳出心肌梗塞猝逝,正值51歲壯年令外界震驚惋惜。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麒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極高,有研究統計發現,約6成以上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前已宣告不治,有危險因子平時應注意定期健康檢查。
食道癌每年造成1,900人以上死亡,更是男性十大癌症第6名,男性標準化發生率高達女性15.8倍。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為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由於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如果長期吞嚥困難或吞嚥時有異物感,應格外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