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食產熱效應

醫曝4大肥胖分類:「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為何減肥老是失敗? 研究公布「4大肥胖型態」: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肥胖」問題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列舉《Obesity》研究指出,肥胖狀況可藉由生理、心理層面劃分出「4大體質」。該研究招募450位肥胖者進行試驗,針對其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研究人員將肥胖者分為4種表型,並且提供相應的對策。

閱讀更多 »
減重者必讀! 有計算熱量還是「好難瘦」? 醫籲別誤入「3大陷阱」

減重者必讀! 有計算熱量還是「好難瘦」? 醫籲別誤入「3大陷阱」

減肥期間需要計算熱量嗎?計算熱量究竟有沒有用?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表示,計算熱量是幫助減重的方式之一,但仍然會有一些失敗案例。大體而言,計算熱量還是瘦不下來,與「3大面向」可能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何計算熱量還是瘦不下來? 蔡明劼醫師揭露「3大陷阱」。

閱讀更多 »
居家防疫抒壓「只能靠吃」?  專家授「必學6招」拒絕暴飲暴食

居家防疫抒壓「只能靠吃」? 專家授「必學6招」拒絕暴飲暴食

疫情升溫壓力開始爆棚,出門怕確診只好在家當「防疫暴食怪」?因壓力或情緒產生的暴食行為,不僅容易增加體重、造成肥胖,亦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出版品《哈佛健康出版社》指出,目前科學界正試著將「正念療法」融入日常飲食中,以改善暴食者過度飲食、強迫飲食等行為。

閱讀更多 »
減肥不難  細嚼慢嚥就能瘦身?  研究:口腔刺激增加「攝食產熱效應」

減肥不難 細嚼慢嚥就能瘦身? 研究:口腔刺激增加「攝食產熱效應」

在用餐時「細嚼慢嚥」,普遍認為有益於腸道蠕動,進而防止肥胖、體重增加。過去的研究指出,咀嚼過程有助食物代謝、並增加熱量消耗與「攝食產熱效應」(DIT)有關係。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團隊,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發表一則研究,提供細嚼慢嚥與攝食產熱效應之間的因果關係。

閱讀更多 »
少吃多動為何還是胖?  醫師曝2大陷阱:「吃對食物」才有易瘦體質

少吃多動為何還是胖? 醫師曝2大陷阱:「吃對食物」才有易瘦體質

許多人在減肥時採取「少吃多動」,體重數字卻不見下降。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指出,少吃多動減肥法其實隱藏著兩大常見陷阱,第一是「吃的少但熱量多」,第二則是「過度節食」,建議多透過飲食記錄並適時諮詢專家,有助於增加健康減重的成功率。蔡明劼醫師表示,國外曾有研究讓受試者自行評估攝取熱量,結果發現他們大幅低估了自己吃下的熱量值,最大落差更達到2倍。顯然許多人覺得自己「少吃」只是食量減少,但選擇的食物卻是麵包、餅乾、甜點等,看似份量變小,卻每一口都是滿滿的高熱量。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