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肌出不來該「增肌」或「減脂」? 專家曝1招「燃脂+增肌」燒光熱量降體脂
無論男女,大家都希望能夠擁有明顯的腹肌,卻苦於甩不開腹部脂肪。好習慣運動教室主理人、健身教練胡孝新表示,我們的腹肌其實藏在脂肪底下,「體脂肪過高」是看不到腹肌的主要原因。胡孝新指出,以一般男性來說,如果想在不用力、身體放鬆情況擁有腹肌線條,體脂率需維持在12%左右。若是稍微用力縮緊時可以看見腹肌,體脂率也需要控制在16%-18%之間。因此,如果希望腹肌「重見天日」,降低體脂率是最重要的關鍵。
無論男女,大家都希望能夠擁有明顯的腹肌,卻苦於甩不開腹部脂肪。好習慣運動教室主理人、健身教練胡孝新表示,我們的腹肌其實藏在脂肪底下,「體脂肪過高」是看不到腹肌的主要原因。胡孝新指出,以一般男性來說,如果想在不用力、身體放鬆情況擁有腹肌線條,體脂率需維持在12%左右。若是稍微用力縮緊時可以看見腹肌,體脂率也需要控制在16%-18%之間。因此,如果希望腹肌「重見天日」,降低體脂率是最重要的關鍵。
「肥胖」是現代人的共同問題,據衛福部統計 ,國人在2016-19期間,平均過重率達47.9%,幾乎每2人就有1人出現肥胖問題。由於台灣民眾飲食逐漸精緻化,小吃美食與手搖飲料盛行,再加上防疫期間減少戶外運動,不少人在疫情期間驚覺體重攀升,體重控制與體態問題愈來愈受到重視。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是體重控制的主要關鍵,但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緊張,不少人考量到時間成本,會考慮抽脂手術或瘦瘦筆治療。
台灣美食聞名遐邇,炸物小吃如鹹酥雞等,更是許多人的心頭好。近年健康風氣興盛,不少民眾吃鹹酥雞時會挑選「比較健康」的炸魷魚等海鮮類。高敏敏營養師表示,魷魚確實是低脂海鮮,基本熱量不到一百卡,但在經過油炸後熱量恐上升3倍。想控制體重或減少熱量攝取者,別因為海鮮卡路里較低而吃下過量油炸食品。
王介立醫師表示,運動的主要理由是「要讓體能變好」、「要活得更健康」、「要活得更久」,事實上,醫師一開始沒有設定以減肥為主要目標,最初期採用的運動方式,是最普遍的「333」模式──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次運動後心跳達130下。最一開始買了滑步機在家裡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後來因為運動頻率高,滑步機被操壞,又添購了一台飛輪機在家裡開始練習踩踏。醫師是在運動的過程中,才漸漸發現體重下降,許久不見的朋友都說醫師瘦了,然後才開始規律地量體重。
痔瘡為現代人常見問題,隨著國人飲食的精緻化及工作久坐,使得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不少人因痔瘡而痛到舉步維艱,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到底痔瘡是什麼?形成的原因及治療方法為何? 食藥署說明,
毫無疑問,若是將「性愛」視為一種「運動方式」,那大概是全世界最使人歡愉的運動項目之一。與伴侶的每一次性愛確實能燃燒一定程度的卡路里,但「人與人間的連結」是否能夠取代重量訓練、有氧運動等等鍛鍊方式?加拿大魁北克大學(Universitédu Québec)蒙特婁分校的研究告訴你,如果你把性愛當成一種運動方法,成效可能不如想像來得好。
「痛風」古稱「帝王病」,以往大多為飲食奢華引起。時至今日,現代人飲食普遍西化和精緻化,痛風從帝王病演變成一般人都會發生的文明病。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張婷惠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痛風好發在肥胖、體重過重者身上。台灣在2021年「榮登」東亞最胖第一名;肥胖逐漸成為國人健康隱憂,醫師提醒,平時飲食習慣差、有高血糖問題,並且少有運動習慣的民眾,是痛風好發的高風險群,需特別注意。
愛吃美食又太少運動,當心「隱藏殺手」高血壓提早報到。衛福部國健署統計發現,台灣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高達24.1%,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而高血壓與心臟病、腦中風等重大傷殘疾病息息相關,除應積極控制與治療,日常飲食調整也是影響血壓的重大關鍵,針對高血壓最廣為人知的飲食方式,就是1997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的「得舒飲食」(DASH)。
中秋佳節,許多民眾會購買月餅或文旦應景。《潮健康》實際走訪街頭發現,民眾對月餅口味和種類偏好不一,包括奶黃、芋頭、豆沙或滷肉餡;此外,民眾在挑選月餅的同時,普遍也會注意其中所含的熱量,顯示大眾對於月餅屬於高熱量食物已有普遍認知。不過,在中秋假期期間,經常上演家人月餅買太多或親朋好友送禮,導致「滿手月餅」的情況發生。月餅不吃完怕浪費,吃多又怕面臨「月圓人更圓」的體重上升危機。高敏敏營養師指出,吃月餅時可以善用小技巧,既能享受月餅美味,又能減少攝取過多熱量的問題。
疫情期間不自覺體重上升,要注意以下現象:你是否因工作、家庭兩頭燒,面臨巨大壓力而開始暴飲暴食?或是上班時間太匆忙而吃飯速度快?常常需要一邊工作一邊吃飯?加班完只想吃宵夜慰勞自己?發現最近愈來愈常叫外送飲料?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表示,若你在疫情期間發生上述情況,從「小鳥胃」變成「防疫大食怪」,你可能已經落入「情緒性飲食」和「壓力性進食」的陷阱當中!
高血壓長期沒有良好的控制,則會逐漸地引起多種併發症,例如,中風、心衰竭、腎損傷、失明…等,然而許多民眾對於藥物的使用會帶來的副作用,有所顧慮,在此對於想嘗試非藥物血壓控制的民眾,提供以下建議。
近年來國際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甚大,也因為先前台灣疫情爆發,指揮中心頒布三級警戒後,大多數人的運動習慣也從健身房、運動場轉為「居家運動」。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健康是最寶貴的資產,身體活動及運動對於促進各年齡層民眾健康至為重要,在家運動其實也能加強自身的防護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18歲至64歲的成人每週需進行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因此,國健署提供6式燃脂運動方法,讓年輕人在家隨時可以開機暖身後訓練「減脂增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