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肝癌為台灣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共造成7,970人死亡,連續42年排名十大死亡癌症前二名。引起肝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病毒性肝炎如B型肝炎、C型肝炎長期感染,而現代人由於肥胖、缺乏運動和高糖高油飲食,造成脂肪肝乃至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肝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內分泌、解毒、免疫力均與肝臟習習相關。由於肝臟出問題時,常常會因症狀輕微而被忽略。依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1萬3 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顯示肝病確實為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國內外名人屢傳因肝癌過世。肝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109年統計指出,因肝癌、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死亡高達11,737人。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80%的肝癌與B型肝炎、C型肝炎有關,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民眾人自身肝臟狀況也未必瞭解,應及早接受B型肝炎與C型肝炎篩檢。肝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多已是晚期,其中最主要風險因子就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約有15-20%慢性肝炎帶原者會出現肝硬化,而肝硬化會增加肝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