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潮健康/編輯部


超音波也難發現?  醫揭膽管癌不易早期診斷原因


超音波也難發現?  醫揭膽管癌不易早期診斷原因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錢政弘醫師指出,根據癌症發生的位置,膽管癌可以分為「肝內膽管癌」與「肝外膽管癌」,兩者臨床表現不同。肝內膽管癌中約有78%形成塊狀,可以利用腹部超音波發現,但有16%沿著膽管生長,6%藏在膽管內部,較難以超音波檢查發現。


由於肝門部膽管與總膽管有一大段位在十二指腸後方和胰臟內部,因此,「肝外膽管癌」在超音波很容易受空氣遮敝而難以覺察,這是膽管癌不容易早期診斷的原因,部份膽管癌更是在轉移到肝臟後,出現一顆一顆的腫瘤才被發現。更值得注意的是,約有9成膽管屬於肝外膽管癌,導致治療及預後更不理想。


結石、糖尿病愛喝含糖飲料?  膽管癌十大風險因子


結石、糖尿病愛喝含糖飲料?  膽管癌十大風險因子

錢政弘醫師表示,膽管癌相關風險因子可大致分為10項。肝內膽管結石與總膽管結石,都會增加膽管癌風險,尤其是肝內膽管結石經常合病「肝膿瘍」,長期膽管發炎更會增加致癌風險。統計顯示,膽內膽管癌約5-7成與結石有關。另外,膽結石(膽囊結石)約有10%會合併總膽管結石,也會升高致癌風險。


此外,病毒性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會增加膽管癌風險,建議B肝、C肝患者除了檢測甲型胎兒蛋白(AFP),也要檢驗膽管癌症指數(CA19-9)。其他會增加膽管癌風險的因素尚有: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抽菸、幽門桿菌感染、有毒物質接觸(如農藥、化學塑料、橡膠、印刷油漆,1,2-二氯丙烷),甚至清潔劑、印表機碳粉等揮發性的化學物質,平時也建議少聞為妙。


糖尿病是最國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而糖尿病更與膽管癌風險有關。錢政弘醫師表示,統計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膽管癌的風險,相較一般人會上升1.6倍,而2019年瑞典研究更指出,每天喝2杯以上的含糖飲料會增加1.8倍的膽管癌以及2.2倍膽囊癌的風險。


小便顏色變化、黃疸恐是腫瘤?  膽管癌的可能症狀


小便顏色變化、黃疸恐是腫瘤?  膽管癌的可能症狀

錢政弘醫師表示,膽管癌的常見症狀可分為四類,第一,黃疸、茶色尿、灰白便,當腫瘤堵塞膽管,會使膽汁無法順利排出而引起黃疸、茶色尿與灰白便症狀,但通常表示腫瘤已長到一定大小,而肝內膽管癌不會造成黃疸。懷疑膽道阻塞或黃疸時,可抽血檢驗膽色素與鹼性磷酸酶(ALK-P)。


第二,右上腹疼痛,右上腹劇痛通常比較像是結石疼痛,而膽管癌疼痛患者會形容疼痛感「悶悶」、「漲漲」的感覺。第三,皮膚癢,與膽汁瘀積有關,當膽鹽沉積在皮膚上會造成搔癢症,尤其是手掌、腳底最明顯。第四,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膽汁無法排出時會引發消化不良,影響正常的營養吸收。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預防膽管癌的檢查項目

長期有膽囊結石問題者,更要注意膽管癌風險。錢政弘醫師指出,過去收治一名70多歲男性患有多年膽囊結石,每隔一年就需要住院施打抗生素治療,近兩周老翁一吃東就吐,且有上腹部悶痛、食慾變差等症狀,原以為是膽結石復發,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肝門處有3.8公分的膽管癌並向上延伸,需要手術與化學治療。


錢政弘醫師提醒,40歲以上有肝病病史、膽結石或職業暴露需要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平時要注意小便顏色是否正常,自我檢測是否有黃疸症狀。抽血時可留意膽色素(Bilirubin)、鹼性磷酸酶(ALK-P),或者同步評估膽管癌症指數CA19-9和CEA,有助於早期發現膽管癌。


錢政弘醫師呼籲,要預防膽管癌,日常飲食建議少喝含糖飲料,有膽結石疾病建議少吃生石,並多注意飲食清潔衛生,避免細菌或寄生蟲從十二指腸沿著膽管往上跑,造成膽囊、膽管或肝臟發炎化膿,而長期的膽管發炎正是膽管癌主要風險之一。






延伸閱讀:
大腸癌年奪6000命! 原因是這群人不愛篩檢:內診怕羞恥
32歲年輕男血尿診斷膀胱癌! 小便出現3症狀勿輕忽 醫:有結石更危險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