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 「癌症」蟬聯十大死因榜首41年
衛福部日前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新冠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111年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24,266人;以WHO
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43.9人,增加9.5%。依死亡率排序,111年十大死因依序為:
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43.9人,增加9.5%。依死亡率排序,111年十大死因依序為:
1.
惡性腫瘤(癌症)。
惡性腫瘤(癌症)。
2.
心臟疾病
心臟疾病
3.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4.
肺炎
肺炎
5.
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
6.
糖尿病
糖尿病
7.
高血壓性疾病
高血壓性疾病
8.
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
9.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10.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與110年相較,癌症及心臟疾病續居前2名;新冠肺炎由110年第19名升至第3名,其餘均下降1名。值得一提的是,惡性腫瘤(癌症)連續蟬聯41年十大死因榜首,與心臟血管相關的疾病,如心臟、腦血管、糖尿病、高血壓等更是榜上有名。
沒抽菸比老煙槍更容易得肺癌? 醫曝預防措施:35歲後必做「1檢查」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表示,其實上述幾種疾病可以透過早期篩檢,及早查出病灶。其中癌症受到基因、器官退化、環境因素、感染(如B肝病毒)、飲食習慣、身體慢性發炎等影響;也正因為成因眾多,癌症發生比例始終居高不下。肺癌、肝癌更已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前2名。
洪育忠醫師提醒,多數民眾以為只要沒抽菸就不會得到肺癌,但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罹患肺癌者「不吸菸者比吸菸者來的高」,診間受檢者亦常見有不煮飯、不抽菸者檢查後發現罹患肺癌。因此無論是否有家庭史,都建議民眾在35歲過後,除了胸部X光外,更應透過有助早期發現肺癌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了解肺部狀況。
另外,男性攝護腺癌、女性乳癌更是常列見於排行榜中。因此建議男性40歲過後,最好安排攝護腺相關檢測,如攝護腺抗原(PSA)腫瘤標記,女性則最好可安排乳房(高階3D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婦科(薄層抹片、子宮及卵巢超音波、HPV病毒檢查)、甲狀腺(甲狀腺超音波)三面向的檢查。
蓄意自我傷害為年輕族群死因第二
憂鬱情緒強烈趕快做6件事
除身體疾病外,洪育忠醫師也指出,15-44歲年齡中,蓄意自我傷害(自殺)為死因第2名;而根據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推測原因可能與網路使用、家庭因素以及精神疾病的共病,但實際原因仍在分析中。近期許多新聞事件頻傳,也造成社會上有一定程度的恐慌感。
提醒民眾,儘管情緒波動為正常現象,但若發現自己常受情緒影響並導致無法維持日常生活與工作時,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及心理師的協助,也可透過「神經傳導代謝評估」檢測,評估血清素、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重要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狀態。最重要的,生理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切莫忽略任一方。
另外,美國心理健康衛生院與醫藥媒體《WebMD》也呼籲民眾,若自覺近期情緒憂鬱,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緩解憂鬱情緒:
1.
曝曬陽光。可趁太陽露臉時多加曝曬陽光,將家中會遮蔽陽光的物件如窗簾、百葉窗全部打開。也可以與親友一同至大自然環境走走,接觸綠色植物,有助於讓心情變得更好。
曝曬陽光。可趁太陽露臉時多加曝曬陽光,將家中會遮蔽陽光的物件如窗簾、百葉窗全部打開。也可以與親友一同至大自然環境走走,接觸綠色植物,有助於讓心情變得更好。
2.
多加運動。過往研究表明,憂鬱症患者的「神經可塑性」低於正常人;而運動行為能增強患者的神經可塑性,既能改善憂鬱症,也能對大腦帶來正面的改變。
多加運動。過往研究表明,憂鬱症患者的「神經可塑性」低於正常人;而運動行為能增強患者的神經可塑性,既能改善憂鬱症,也能對大腦帶來正面的改變。
3.
培養興趣。如培養睡前的閱讀習慣、平時聽柔和的音樂。或者與親友多加社交,對緩解情緒都有幫助。
培養興趣。如培養睡前的閱讀習慣、平時聽柔和的音樂。或者與親友多加社交,對緩解情緒都有幫助。
4.
安排旅遊。旅遊有助改變大腦的情感體驗、認知體驗,能提升認知功能與記憶力,減緩緊張與焦慮感,也對於改善情緒有所助益。
安排旅遊。旅遊有助改變大腦的情感體驗、認知體驗,能提升認知功能與記憶力,減緩緊張與焦慮感,也對於改善情緒有所助益。
5.
改變飲食。攝取幫助腦內血清素分泌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起司、鳳梨、香蕉、豆類、鮭魚、堅果種子等,對於改善情緒有正向的作用。
改變飲食。攝取幫助腦內血清素分泌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起司、鳳梨、香蕉、豆類、鮭魚、堅果種子等,對於改善情緒有正向的作用。
6.
盡早就醫。盡早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或心理治療師的建議與診治。
盡早就醫。盡早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或心理治療師的建議與診治。
最後,美國心理健康衛生院提醒過往罹患心理疾病的患者,若症狀復發,務必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可幫助患者及早回歸正常生活。
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大腸癌人口「這區域」居全台之首! 營養師示警:別再吃「8食物」餵養癌細胞
抽菸、吃太鹹當心譜出「胃癌四部曲」! 醫:飲食多加入「1營養」逆轉癌前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