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民驚傳罹肺腺癌逝世! 台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出現症狀過半已晚期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逝世引發關注,台灣肺癌患者中不抽菸者占多數,尤其是女性。成大醫院腫瘤內科醫師李純慧指出,肺腺癌與環境因素如空汙、家族史相關,而非僅限於抽菸。常見症狀如咳嗽、體重下降等,晚期轉移至腦、肝等部位的風險高。專家強調早期篩檢與基因檢測的重要性,並呼籲及早戒菸、注重生活習慣及進行定期檢查,有助於預防和提升肺癌治療成效。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逝世引發關注,台灣肺癌患者中不抽菸者占多數,尤其是女性。成大醫院腫瘤內科醫師李純慧指出,肺腺癌與環境因素如空汙、家族史相關,而非僅限於抽菸。常見症狀如咳嗽、體重下降等,晚期轉移至腦、肝等部位的風險高。專家強調早期篩檢與基因檢測的重要性,並呼籲及早戒菸、注重生活習慣及進行定期檢查,有助於預防和提升肺癌治療成效。
據111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肺癌一年造成10,053人死亡 ,死亡率高居十大癌症首位,且依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發生率也一舉躍上首位,可謂為「臺灣新國病」。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醫師說明,隨著世衛組織(WHO)揭示肺癌成為全球癌症最大殺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臺灣醫療界也對此積極應對。儘管近9年臺灣肺癌死亡率持續走低,但2022年肺癌仍奪走10,053名(43.1%)寶貴生命,幾乎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
每年的8月1日為「世界肺癌日」,而衛福部國健署甫於去年7月1日起,率先全球將「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正式列為第五癌篩檢,目前已造福不少潛在病患;奇美醫院亦於今年1-7月已完成317人肺癌篩檢,其中陽性率為7.3%(23/317),癌症檢出率則為1.3%(4/317)。
衛福部日前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新冠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111年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24,266人;依死亡率排序,111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衛福部國健署自111年7月1日起,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7月1日至9月19日,全國已有7,557位民眾使用本計畫,包括4,200名(55.6%)男性及3,357名(44.4%)女性;其中4,470人(59.2%)具肺癌家族史,2,753人(36.4%)為重度吸菸者,334人(4.4%)為同時具肺癌家族史之重度吸菸者。
新冠肺炎影響全世界長達兩年半之久。即便如此,長新冠對於人體的影響機制至今尚未有確切的定論。聯安診所胸腔科蔡哲龍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的影響不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已,一旦病毒深入到體內,可能會影響肺部、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
國人最新十大癌症死因公佈,肺癌持續蟬聯首位,110年肺癌死亡人數達10,040人,約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五分之一。為提高癌症早期發現率,衛福部自今年7月1日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針對高風險族群的「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史」提供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肺癌死亡率高而存活率低,與診斷期別有關,第1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而第3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下降至3成,當進展到第4期肺癌才就醫時,5年存活率僅剩1成。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早期發現肺癌對存活率影響極大,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是目前唯一有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美國、韓國皆有針對重度吸菸者的LDCT肺癌篩檢計畫。
肺癌發生率在國人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二,不只人數增長,年齡層也出現下降現象?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科柯皓文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隨著篩檢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普及,各地醫療機構檢查服務及便利性上升,民眾肺癌篩檢意識也有所抬頭,確實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許多早期肺癌病人,尤以第1期病人比例增加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