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情不好就該「做瑜珈」? 研究證實:每週2次熱瑜珈課程 憂鬱情緒可降低50%
不少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改善心理健康、甚至輔助心理治療方面都有幫助。不過,相較靜態的運動模式,對於促進心理健康是否仍具效果?《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刊載研究指稱,每週做一次「熱瑜珈」(Heat Yoga),對於減緩憂鬱症症狀而言可能具有幫助。
不少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改善心理健康、甚至輔助心理治療方面都有幫助。不過,相較靜態的運動模式,對於促進心理健康是否仍具效果?《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刊載研究指稱,每週做一次「熱瑜珈」(Heat Yoga),對於減緩憂鬱症症狀而言可能具有幫助。
「早洩」可說是男性最難以啟齒的生理問題之一,事實上不只老年族群,就連未滿30歲的年輕人都可能成為「快槍俠」?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泌尿科李信毅醫師表示,先前曾收治一位28歲年輕男性,每當和女友激情時總是「忍不住」且很快就結束,自覺沮喪並對不起女友而就診。
衛福部日前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新冠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111年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24,266人;依死亡率排序,111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不少年輕族群下班或放學後,就此徜徉在社群媒體的世界中,智慧型手機不曾離身。這種被動接觸大量資訊的狀態,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研究表明,毫無節制地瀏覽社群內容,與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病率增加有關。
近年來,全球憂鬱症患者的人口比例不斷增加,心理疾病已成為現代人不容忽視的一大健康問題。不過,只要適時自社會獲得支持,對憂鬱症患者的病情或許具有一定幫助?《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JP)刊載研究表明,對於遺傳性憂鬱症患者而言,獲得社會支持可以大幅減輕病情所帶來的影響。
隨著跑步運動的興盛,一般民眾對於跑步鞋的性能與要求也逐漸增加。近年各各大鞋廠製造的跑步鞋,鞋底主打「碳纖維板」材質,聲稱其能增加地面的反彈力道,讓跑者產生猶如「貼地飛行」的感受;且自從知名馬拉松跑者Eliud Kipchoge首次嘗試以碳板跑鞋作為比賽用鞋、並打破大會紀錄以來,碳板跑鞋正逐漸成為專業跑者與運動愛好者的心頭好。
近期適逢農曆新年,長達10天的春假該如何規劃?安排「旅行」或許對於整體健康而言,有意想不到的益處!《Journal of Transport & Health》近期刊載研究表明,經常在外旅行者的總體健康狀況較佳,即使一個人隻身前往異地旅行,對心理與生理的好處也很明顯。
「抗壓性」能幫助個人順利完成工作、獲得成就感,卻也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引起嚴重的心理問題?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奕安醫師接受專訪表示,每個人面對高壓時都有不同應對模式,若運用得宜,確實能夠幫助個人獲得更高的成就、並實現自我成長。不過,在亞洲較為高壓的社會氛圍中,「抗壓性高」有時等同於「過度忍耐」,情緒一口氣爆發就可能引起嚴重的心理疾病。
男性過於自戀當心「早洩」風險?先前心理學家已表明,自戀行為與性伴侶眾多、婚外情行為可能有關,且並不局限於性別與年齡差異。而自戀傾向除了與個人的心理狀態有關,是否也可能影響生理機制?《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刊載研究指出,具有自戀傾向的男性,更有可能出現「早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