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大喝比加班更「爆肝」?  醫師曝「代謝性肝炎」恐為未來趨勢

大吃大喝比加班更「爆肝」? 醫師曝「代謝性肝炎」恐為未來趨勢


潮健康/編輯部


肝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內分泌、解毒、免疫力均與肝臟習習相關。由於肝臟出問題時,常常會因症狀輕微而被忽略。依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1萬3 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顯示肝病確實為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酗酒、肥胖、慢性病都是危險因子?  5種常見肝病不得不防


酗酒、肥胖、慢性病都是危險因子?  5種常見肝病不得不防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常見肝病可從病因分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與「非酒精性肝病」,其中非酒精性肝病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及自體免疫性肝炎。醫師列舉常見的5種肝病做說明:


1. 病毒性肝炎。多種病毒都可能引起肝炎,其中A、E型肝炎是糞口傳染,但不會演變成慢性肝炎。B、C、D型肝炎則是透過血液傳染。若發炎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就會演變為慢性肝炎,持續惡化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


2. 酒精性肝炎。不少有飲酒習慣的民眾都有脂肪肝,因酒精中的「乙醛」造成肝臟細胞發炎所致。早期多無症狀,長期下來可能會有噁心、嘔吐、腹痛、疲倦隨著黃疸、發燒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肝硬化、肝衰竭。


3. 非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炎大多為肝臟脂肪量過高引起,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因子都可能致病,如肥胖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皆容易造成肝細胞的損傷。


4. 肝硬化。因肝瀰漫性發炎導致肝細胞纖維化,而造成肝臟結構、功能上出現異常;任何慢性肝炎都可能造成肝硬化。


5. 肝癌。通常為腫瘤變大而損害到肝臟功能。往往出現明顯症狀才會發現,主要危險因子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因此,每一位慢性肝炎的患者,都必須透過長期追蹤,以早期發現肝癌,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代謝性肝炎」恐為未來主流肝病?  大吃大喝比工作超時更「爆肝」?


「代謝性肝炎」恐為未來主流肝病?  大吃大喝比工作超時更「爆肝」?

鄭乃源醫師指出,隨著近年來政府提升肝炎篩檢可近性,台灣更已全面進行新生兒B 型肝炎疫苗接種,再加上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炎「早晚將得到控制」。現今更應該重視代謝症候群引起的肝炎,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因此預防尤為重要。


鄭乃源醫師表示,在飲食西化的趨勢下,不論是脂肪肝或代謝症候群,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國衛院研究論文也提到,目前脂肪肝已是全世界最常見的肝病原因,而脂肪性肝炎將成為肝臟移植最主要成因。吃太飽、不當喝酒所引起的脂肪肝,比起工作勞累疲倦更容易引起「爆肝」風險。


而診間常有民眾誤信迷思,認為若有肝炎用藥物治療就會痊癒。「這是很危險的想法!代謝性肝炎與B型、C型肝炎不同,沒有單一的目標可以打擊,也沒有單一可控的基因異常,如果仰賴藥物治療,容易造成許多副作用,並非可行方式。」鄭乃源醫師表示。


如何預防「代謝性肝炎」?  飲食、運動、定期檢查缺一不可


如何預防「代謝性肝炎」?  飲食、運動、定期檢查缺一不可

鄭乃源醫師表示,想要有健康的肝,最重要還是改善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調整,少吃加工類食品、精緻澱粉、甜點,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飲酒,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並搭配規律的運動、積極控制體重以減少肝脂肪形成。


有哪些辦法可以及早發現肝病?鄭乃源醫師說明,若民眾自覺疲倦、睡不飽、食慾變差、體重減輕時,就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若忽視這些表現,等到出現黃疸、昏迷等明顯症狀時,恐怕已經難以治療。


鄭乃源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定期透過抽血、驗尿、影像學檢測,以確定肝臟有無發炎現象。若發現肝功能異常,則應進一步利用超音波檢測,有助早期發現肝腫瘤。另外,針對懷疑的病灶,可再進一步藉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確認。另外,GOT、GPT等肝指數,以及膽紅素、甲型胎兒蛋白、B肝、C肝抗體的量測同樣有必要性。


鄭乃源醫師提醒,近年觀察到年輕的世代越來越多非酒精性肝病的趨勢,有些人雖然還沒表出現嚴重的病兆,但若不改變不當的飲食習慣,等到未來可能會出現許多疾病問題。若及早多一份對肝臟的重視,就能遠離「肝」苦人生。



延伸閱讀:

1/4人口有脂肪肝! 愛吃「2種食物」最容易肝包油

肝癌治不好恐如「爆米花」不斷復發? 七旬翁勇敢抗癌20年還抱孫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