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難康復、睡再飽都喊累! 醫示警:身體正釋出「長期發炎」警訊
小感冒總是拖了大半月才痊癒?不時皮膚紅癢卻找不到過敏原?抑或是沒來由的疲憊,但睡再飽還是覺得累?上述狀況恐怕是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的徵兆!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表示,事實上大部分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各類癌症等,皆可能與身體慢性發炎有關。
小感冒總是拖了大半月才痊癒?不時皮膚紅癢卻找不到過敏原?抑或是沒來由的疲憊,但睡再飽還是覺得累?上述狀況恐怕是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的徵兆!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表示,事實上大部分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各類癌症等,皆可能與身體慢性發炎有關。
近年「無麩質飲食」興起,不少明星網紅推崇「零麩質」生活,聲稱不僅有減肥的效果,身體也變得更健康。至於無麩質飲食的定義為何?真的有助於減肥嗎?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說明,無麩質飲食緣起於歐美國家,不少好萊塢巨星因需要保持身材而實行,而無麩質的風潮近年也逐漸拓展至亞洲。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關節疼痛和腫脹。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全台盛行率約1-2%,患者人數粗估達10-20萬人,好發於30-50歲,男女比率約為1:3,近年因診斷工具與健康意識進步,患者人數持續增加,是風濕免疫疾病大宗。
即使距離新冠病毒問世已屆滿3年,對於新冠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ivd)的研究仍方興未艾。除了大眾熟知的腦霧、嚴重咳嗽、失眠等後遺症,目前科學家更直指病毒對多器官的影響,恐怕為「不可逆」!權威期刊《Nature》指出,長新冠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現「多器官老化」的跡象。
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近期在海內外引發熱潮,也讓民眾更加認識有關「自閉症」的相關資訊。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對自閉症的成因尚無定論,普遍認為是生理因素病變導致。不過,自閉症患者近年確診比例年年增高;且根據2020年衛福部統計,確診人數在近20年來成長約8倍之多。究竟自閉症的成因為何?又要如何得知孩子是否罹患自閉症?
隨著疫苗普及、總體免疫力增強、以及藥物治療跟進下,雖然以Omicron為主的全球疫情日漸獲得控制,但仍有不少患者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得現象。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醫師指出,即使感染新冠肺炎並無「器質性」的後遺症,仍有不少康復者長期飽受疲勞、焦慮憂鬱、全身疼痛等後遺症所苦。
維生素D是唯一具備「荷爾蒙」角色的維生素,不只與調控血鈣、基因表現、細胞生長等各項機能息息相關,近年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與免疫功能甚或感染COVID-19後的重症率、住院率、死亡率有關係。
運動除了幫助身體健康,還能保大腦的腦細胞?一項線上發表於美國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研究指出,運動量較多的人,不但能減少大腦體積的萎縮,還能增加大腦中的葡萄糖代謝能力,這一現象恰好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特徵相反,有可能是運動如何減少認知功能障礙的潛在原因。
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為表淺的靜脈外觀變粗、變大或鼓脹造成的靜脈血管疾病。常見的發生原因為靜脈血管內瓣膜結構脆弱鬆垮,導致體內血液循環回流產生異常,或是前端深部靜脈阻塞(少數)導致後端血管腫大,使腿部出現類似「冒青筋」的外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