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性腸道疾病

有乾癬能打流感、新冠疫苗嗎?  用磨砂膏、去角質病灶恐大爆發?  醫揭乾癬治療與保養迷思

有乾癬能打流感、新冠疫苗嗎? 用磨砂膏、去角質病灶恐大爆發? 醫揭乾癬治療與保養迷思

「乾癬」是種免疫異常的疾病,不僅影響皮膚與關節健康,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心理疾病風險。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昀臻醫師受訪表示,過去乾癬治療方式主要依賴口服藥物、外用藥膏和照光等傳統方式。但隨著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的發展,更多尖端治療可作為控制疾病的武器。

閱讀更多 »
「人工色素」吃太多易引發大腸炎、過動症?  醫揭1招降低曝露風險

「人工色素」吃太多易引發大腸炎、過動症? 醫揭1招降低曝露風險

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化學物質暴露過量,可能造成大腸發炎或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風險?一份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動物研究指出 ,小鼠長期接觸「紅色40號」的人工色素成份會誘發輕微大腸炎,而著色劑的慢性暴露可能干擾小鼠的腸道微菌叢,增加大腸發炎問題。

閱讀更多 »
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少年得「痔」大不幸?  痔瘡藥品怎麼挑一次搞懂

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少年得「痔」大不幸? 痔瘡藥品怎麼挑一次搞懂

你曾得過痔瘡嗎?體驗過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痛苦嗎?衛福部食藥署與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藍苑慈醫師指出,痔瘡是位於肛門周圍皮下及黏膜下的血管組織,因為長期不當用力排便、老化等因素,導致血管充血擴張或結締組織鬆弛,引起出血、腫塊、脫垂、搔癢等症狀。現代人久坐沒運動,三餐外食少蔬果,排便不順再加上如廁時手機滑不停,導致許多人「少年得痔」,但又因害羞而不敢就醫。

閱讀更多 »
壓力恐使「潰瘍性結腸炎」大爆發!  她腹瀉狂拉只能坐馬桶吃飯

壓力恐使「潰瘍性結腸炎」大爆發! 她腹瀉狂拉只能坐馬桶吃飯

年輕男女如果發現排便習慣異常,出現腹瀉、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時就應趕快就醫,除了可能是大腸激躁症之外,也要當心是「潰瘍性結腸炎」的慢性發炎。一名女性20歲起開始嚴重腹瀉乃至一天多次血便,住院一個多月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因一吃東西就會腹瀉,她只能坐在馬桶上用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余苑綺離世/大腸癌20%與遺傳有關!  風險因子、常見症狀一次看

余苑綺離世/大腸癌20%與遺傳有關! 風險因子、常見症狀一次看

余天之女余苑綺於昨日(21日)不敵直腸癌逝世。事實上,大腸直腸癌長年為「十大癌症」排名之首,每年有超過1萬人以上罹癌、過半數者因罹癌死亡。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大腸癌早期無特定症狀,最可靠辦法仍是透過「大腸癌篩檢」揪出及早癌細胞並加以治療。大腸癌早期並無特定徵兆可循,出現哪些症狀應就醫?根據國健署資料,臨床統計大腸癌患者較常發生的症狀為血便、大便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另外,若大便變細變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腹部觸摸到腫塊等等,可尋求專科醫師檢查。

閱讀更多 »
反覆感染1天拉肚子20次!醫揭「困難梭菌」10大危險族群

反覆感染1天拉肚子20次! 醫揭「困難梭菌」10大危險族群

免疫力低下與癌症患者不只有更高染疫風險,也容易因感染「困難梭菌」而造成反覆腹瀉。一名50歲女性卵巢癌病人,因反覆3次感染困難梭菌,不只一天拉肚子高達十數次,導致無法進食與繼續化療,腫瘤更因此惡化,所幸「微菌叢移植」(FMT)治療一天後成功止瀉,後續得以持續接受抗腫瘤治療。林口長庚胃腸科副教授李柏賢表示,癌症病人感染困難梭菌並不少見,這名女病人因太常拉肚子,甚至出現痔瘡出血、肛門周圍破皮,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完全不敢吃東西,在家中拉肚子拉到脫水昏倒。檢查後赫然發現腸道黏膜因感染發炎已有萎縮現象,接受微菌叢植入後一天內即止瀉,三天後順利出院,至今未有復發情況。

閱讀更多 »
移植「自體糞便」不只減重還抗老?  研究:18-35歲儲存最佳

移植「自體糞便」不只減重還抗老? 研究:18-35歲儲存最佳

腸道菌叢與人體免疫系統有著緊密關連,隨著百年來抗生素及各種藥物的使用,腸道菌的重要性逐漸成為科穴關注焦點,「腸道微生物」移殖也陸續被應用於治療難辨梭菌、腸躁症、發炎性腸道疾病等方面。哈佛醫學隊研究團隊近期研究提出 ,在年輕時收集自己的糞便樣本,有可能在將來用於自體糞便移植(FMT),甚至治療各種疾病。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