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心理問題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一大威脅。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各地皆報告了更高比例的精神疾患問題;在台灣,2021年1-9月精神科求診人數突破130萬人,較去年增加3.2%、更較前年同期成長10%。然而,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成因仍然知之甚少。相關研究指出,共病性的早發性精神疾病,風險因素互有重疊、且症狀不一,這使得疾病走向、變得難以預測,癒後治療流程也相對棘手。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布一則研究報告,指出早發性精神問題,可能主要由3因素的結合所引起。

閱讀更多 »
接種疫苗提高「心理免疫」?  焦慮感顯著降低25%

打疫苗幫助「心理免疫」? 研究:打第2劑焦慮感下降25%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逾2年,許多人不但面臨工作與收入損失、社會孤立,更造成醫療量能負擔、藥物濫用與種族歧視等種種問題。人與人間缺乏社交互動,更助長了由疫情帶來的「集體孤獨感」現象。先前的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飼養寵物、建立目標清單等舉動,能顯著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並幫助降低相關心理症狀的發生。如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單只「施打疫苗」一項舉動,就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安全感,並使焦慮與痛苦等情緒獲得舒緩。

閱讀更多 »
挫折使人強大?  研究打臉:5年遇2次天災恐增PTSD、憂鬱症風險

挫折使人強大? 研究打臉:5年遇2次天災恐增PTSD、憂鬱症風險

社會化的過程中,歷經「挫折」被視為讓人成長、鍛鍊精神力的必經過程。不過,對於經常暴露於天災人害的特定區域而言,心理健康受影響的程度可能遠超出正常人能負荷的範圍。美國德州堪稱全美最易遭遇自然災害的州郡,自2000年至2020年,曾歷經33次聯邦政府認定的重大災害,包括颶風、乾旱與洪水。

閱讀更多 »
思覺失調患者會有攻擊行為?穩定控制較能維持功能

思覺失調是什麼? 患者會有攻擊行為? 醫師:穩定控制較能維持功能

近年隨著戲劇節目及衛教宣導,民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有所提升。不過,當隨機傷害的社會事件發生時,仍可見到媒體報導加害人宣稱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引發群眾恐懼。亞東醫院精神科江惠綾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強調,思覺失調是一種大腦相關疾病,只要透過藥物加以穩定控制,病患的行為表現可有良好的改善。思覺失調主要症狀有兩點最為明確,第一是「妄想」,患者容易相信「非真實」的事情;第二個是「幻覺」,病人容易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看到不存在的東西。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