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當心「糖胖症」上身! 醫用「1治療」幫她剷肉42公斤
糖尿病不僅是國人常見慢性疾病之一,若合併肥胖造成「糖胖症」,可能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更為不利。萬芳醫院外傷急症外科羅鴻捷醫師表示,近50%初期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當肥胖合併第2型糖尿病即為糖胖症。若控制不佳,將會引起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等等,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
糖尿病不僅是國人常見慢性疾病之一,若合併肥胖造成「糖胖症」,可能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更為不利。萬芳醫院外傷急症外科羅鴻捷醫師表示,近50%初期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當肥胖合併第2型糖尿病即為糖胖症。若控制不佳,將會引起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等等,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
常見的透析治療方法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為最多腎友的選擇方式,每週需至醫院3次、一次約4小時不等,日常生活容易受到影響。因此部分腎友選擇腹膜透析,可在家自行操作,便利性提升不少、也較不容易影響生活。不過,林志慶醫師強調,腹膜透析雖然便利,但腹膜長時間接觸高葡萄糖濃度的透析液,可能影響身體的脫水能力與毒素清除效率,腎友甚至因此罹患「包囊性腹膜硬化症」(EPS ,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存活率僅不到10%。
指揮中心宣佈「快篩陽等同確診」擴大施用一般民眾,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照護,如何減少家戶感染風險?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醫師受訪表示,輕症確診者在家照護時,應多注意飲水、休息,隨時覺察是否有症狀變化,避免延誤就醫時間。
國人常見的3種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由於三高初期無明顯症狀,對人體不會造成明顯不適,往往令民眾讓人難以察覺而忽略掉潛藏的危害。事實上「三高」不僅容易讓血管阻塞、促使血液流動不順暢,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器官損壞及衰竭,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
高血壓不只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風險因子,更可能增加COVID-19的重症及死亡率!每年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國健署指出每4.4人死亡中就有1人死於與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呼籲疫情期間,更應做好自我血壓的量測工作,注意血壓變化,才能遠離高血壓及併發症的發生。
泌尿道結石可以在泌尿道任何一處形成,其中最常形成的部位在腎臟,因此稱為「腎結石」。另外,結石也常出現在輸尿管和膀胱中,偶爾會卡到尿道。腎結石常見於男性,好發於年輕族群。輸尿管的途徑中有3處狹窄,分別是從腎盂轉至輸尿管處、與髂總動脈交叉處、貫通膀胱壁的部位。
根據報導指出,台灣腎臟病人口為「全球最高」,近10萬洗腎人數也是世界第一 。腎臟肩負排泄廢物、分泌荷爾蒙、維持體內電解質與調節血壓等重大功能,若輕忽相關疾病所造成的危險,後果恐不堪設想。《美國腎臟病期刊》(AJKD)刊載研究即指出,患有腎臟疾病者的「罹癌」風險更高,其中更以「3種癌症」的發生率最為顯著。
近日各地空污紛紛呈現「紫爆」警報等級,人體每分每秒都在呼吸,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恐怕比肉眼所見到更為全面且深遠。《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空污濃度及成份大多隨著時間與地點而改變,且受天氣影響程度大,空氣中帶有的污染物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污染物、以及半揮發性質的苯類物質。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高血壓不僅使罹患相關慢性疾病的機率上升。美國芝加哥西北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Christina Lineback所主持的研究亦指出,年輕時罹患高血壓,與55歲後大腦發生結構性變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