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症候群」加乘! 洗腎病人死亡率暴增50%? 累喘腫恐釀「心臟未爆彈」
「心很累」恐是嚴重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醫師指出,國人常見的心臟疾病包括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病變、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其中以「心臟衰竭」致死率最高,心臟衰竭會造成心臟供血量不足、腎臟水份排不出,形成心臟、腎臟相互影響的「心腎症候群」。
「心很累」恐是嚴重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醫師指出,國人常見的心臟疾病包括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病變、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其中以「心臟衰竭」致死率最高,心臟衰竭會造成心臟供血量不足、腎臟水份排不出,形成心臟、腎臟相互影響的「心腎症候群」。
罹患心臟疾病不僅有危及性命之虞,合併其他疾病更可能造成嚴重影響?依據衛生福利部 110 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8 萬人死亡,其威脅不容小覷。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近12%,因洗腎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而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為何呈現逐年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醫師受訪表示,因為先天腎臟病而需洗腎的比例相對穩定,洗腎人數增加主要仍與「四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共病症有關。
男性無明顯肥胖、乳房卻異常突出,竟是罹患「女乳症」的前兆?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文宏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27歲男性患者,從近百公斤瘦身至75公斤左右,胸部卻沒有跟著「消風」,無奈求助醫師診斷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男性女乳症」,經顯微抽脂與手術後才有明顯改善。
根據2020年腎病年報,全台透析人數高達84,615人,為避免腎功能惡化至進入洗腎,早期慢性腎臟病的防治觀念更形重要。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理事長指出,臺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12%,而患者瞭解腎臟病的比例僅3.5%,即96%患者並不知道自身腎臟有問題,其中,三高族群佔比過半,如何增加國人對早期腎臟病認知率是當務之急。
糖尿病不僅是國人常見慢性疾病之一,若合併肥胖造成「糖胖症」,可能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更為不利。萬芳醫院外傷急症外科羅鴻捷醫師表示,近50%初期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當肥胖合併第2型糖尿病即為糖胖症。若控制不佳,將會引起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等等,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
常見的透析治療方法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為最多腎友的選擇方式,每週需至醫院3次、一次約4小時不等,日常生活容易受到影響。因此部分腎友選擇腹膜透析,可在家自行操作,便利性提升不少、也較不容易影響生活。不過,林志慶醫師強調,腹膜透析雖然便利,但腹膜長時間接觸高葡萄糖濃度的透析液,可能影響身體的脫水能力與毒素清除效率,腎友甚至因此罹患「包囊性腹膜硬化症」(EPS ,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存活率僅不到10%。
指揮中心宣佈「快篩陽等同確診」擴大施用一般民眾,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照護,如何減少家戶感染風險?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醫師受訪表示,輕症確診者在家照護時,應多注意飲水、休息,隨時覺察是否有症狀變化,避免延誤就醫時間。
國人常見的3種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由於三高初期無明顯症狀,對人體不會造成明顯不適,往往令民眾讓人難以察覺而忽略掉潛藏的危害。事實上「三高」不僅容易讓血管阻塞、促使血液流動不順暢,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器官損壞及衰竭,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
高血壓不只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風險因子,更可能增加COVID-19的重症及死亡率!每年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國健署指出每4.4人死亡中就有1人死於與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呼籲疫情期間,更應做好自我血壓的量測工作,注意血壓變化,才能遠離高血壓及併發症的發生。
泌尿道結石可以在泌尿道任何一處形成,其中最常形成的部位在腎臟,因此稱為「腎結石」。另外,結石也常出現在輸尿管和膀胱中,偶爾會卡到尿道。腎結石常見於男性,好發於年輕族群。輸尿管的途徑中有3處狹窄,分別是從腎盂轉至輸尿管處、與髂總動脈交叉處、貫通膀胱壁的部位。
根據報導指出,台灣腎臟病人口為「全球最高」,近10萬洗腎人數也是世界第一 。腎臟肩負排泄廢物、分泌荷爾蒙、維持體內電解質與調節血壓等重大功能,若輕忽相關疾病所造成的危險,後果恐不堪設想。《美國腎臟病期刊》(AJKD)刊載研究即指出,患有腎臟疾病者的「罹癌」風險更高,其中更以「3種癌症」的發生率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