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重訓過猛也會「痔瘡爆裂」! 愈早開刀愈好? 醫揭病人最擔心「2件事」
運動、跑步、重訓太用力或長時間騎單車「壓太久」,都可能導致「痔瘡」突然發作,甚至嚴重脫垂?琳安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榕表示,容易增加腹內壓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增加痔瘡機率。曾有患者因參加鐵人三項競賽,連續騎單車長達2-3小時,賽後感到肛門劇痛,才驚覺痔瘡已脫垂露出肛門口外。
運動、跑步、重訓太用力或長時間騎單車「壓太久」,都可能導致「痔瘡」突然發作,甚至嚴重脫垂?琳安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榕表示,容易增加腹內壓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增加痔瘡機率。曾有患者因參加鐵人三項競賽,連續騎單車長達2-3小時,賽後感到肛門劇痛,才驚覺痔瘡已脫垂露出肛門口外。
長期的壓力積累,不僅容易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將引起嚴重心理疾患?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奕安醫師表示,臨床上曾經發現,壓力過大與增加罹患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等疾病的風險有關。此前有一女性個案罹患嚴重的恐慌症,幾乎需要「每天跑急診」打鎮靜藥物。
「跑步」可近性高、費用低廉,是國人散步以外最常做的運動。不過,也有不少民眾擔憂膝蓋退化或受傷,因此對跑步敬而遠之。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適度的跑步行為不僅不會造成膝蓋退化,甚至能減少膝蓋退化開刀的機率,呼籲民眾勿抱持錯誤迷思。
你是「假瘦子」還是「真胖子」?過去要衡量自己的體態,通常都是看體重,或是用身高體重換算的BMI指數。不過,以人體健康的角度來看,「體格組成分析」或許是更具參考價值的指標。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表示,一味追求體重減輕並不一定健康,例如現代人常見的「肌少症」、「骨質疏鬆」,就可能是體重過輕造成的問題。
近期適逢中秋連假,除了烤肉之外,許多人也會選擇購買月餅享用,或作為伴手禮贈與親友。不過,月餅當中的油脂、糖與熱量較高,過量食用恐會造成身體負擔。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光是1顆雙黃月餅,就相當於2.8碗飯的熱量,需慢跑8公里才能消耗,卡路里可謂相當驚人。
關節與活動能力息息相關,走路時膝蓋關節須承受體重2-3倍的壓力,特定姿勢更易加重損耗。然而,民眾大多對關節健康抱有迷思,以為只有「運動過度」才會引發關節痛。謝瑋綾藥師表示,運動強度不是關節磨損程度的關鍵。日常生活動作例如上下樓梯、跑步、盤腿、跪姿、打羽球等,雖然強度不高,但是對膝關節的耗損壓力相當大,長期執行這類動作更容易引起關節疼痛。
台灣「肥胖率」高居亞洲榜首 ,慢性病、肥胖造成許多健康問題,被冠上「健康」的飲食風氣也逐漸興盛。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健康飲食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貿然實行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嫚嫚營養師表示,曾有個案實行「生酮飲食」,體脂肪卻沒有下降、腰圍數字仍然超標。實施生酮飲食時,若攝取過量蛋白質,將導致熱量過剩與脂肪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