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吃海鮮也可能「痛風」? 放著不管恐影響「下半身」? 醫曝最糟結果:腎臟全壞光
痛風若無及時治療,恐將釀成「洗腎」的風險?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鴻安醫師表示,診間一60歲患者痛風數年,至診所接受打針、吃藥等療程皆無明顯好轉,且自覺疲倦感越來越重,就醫抽血才發現GFR(腎絲球過濾率)降到20 ml/min/1.73m2 ,竟已罹患「慢性腎衰竭」第4期。
痛風若無及時治療,恐將釀成「洗腎」的風險?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鴻安醫師表示,診間一60歲患者痛風數年,至診所接受打針、吃藥等療程皆無明顯好轉,且自覺疲倦感越來越重,就醫抽血才發現GFR(腎絲球過濾率)降到20 ml/min/1.73m2 ,竟已罹患「慢性腎衰竭」第4期。
不少人知道飲酒過量對心臟和整體健康有害,卻不知週末「小酌怡情」也可能造成巨大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醫師表示,雖然週末小酌1、2次較無傷身疑慮,但若長期攝取酒精,可能導致心律不整、高血壓、心肌損傷,以及腦中風、肝臟病與特定癌症。此外,酒精的高熱量也容易導致體重增加,並且降低自制能力,使個人在酒後更難堅持健康飲食計劃。
你是「假瘦子」還是「真胖子」?過去要衡量自己的體態,通常都是看體重,或是用身高體重換算的BMI指數。不過,以人體健康的角度來看,「體格組成分析」或許是更具參考價值的指標。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表示,一味追求體重減輕並不一定健康,例如現代人常見的「肌少症」、「骨質疏鬆」,就可能是體重過輕造成的問題。
罹患心臟疾病不僅有危及性命之虞,合併其他疾病更可能造成嚴重影響?依據衛生福利部 110 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8 萬人死亡,其威脅不容小覷。
台灣成人過重、肥胖比例不斷上升,根據202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18歲以上國人過重比例已超過50%,近1000萬成人面臨「體重危機」!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醫師表示,台灣10年後BMI≧30的人口數將突破10%,尤其是代謝差、活動量低的中壯年族群,不只「多吃少動」更合併有壓力性肥胖等複雜成因,體重更易隨年齡「水漲船高」。
「莫生氣」乍聽之下是修養工夫的陳腔濫調,但是,生氣的頻率與強度,的確可能直接影響健康,還可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預測指標。過去曾有回顧性研究發現,具有較高憤怒、敵意傾向的人,冠心病的整體風險增加19%,預後不良的風險也上升24%。而且憤怒與敵意對健康的影響似乎有性別差異,在男性身上造成的風險似乎都超過女性。《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也曾發表統計,自我評量憤怒最高的男性,冠心病風險是最少感覺憤怒男性的3倍之多。
過去30年,癌症治療的進步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並使更多的人在接受治療後多年不再復發。但癌症治療有時會導致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稱為「心臟毒性」。自癌症康復後的患者,可能要面對因為化療誘導的心臟毒性所引起的心臟損傷,其症狀可能降低生活品質,並增加心臟相關的死亡風險。
時近中秋,不少民眾會吃柚子、文旦及葡萄柚等應景水果。不過,如果本身有服用疾病治療藥物或三高慢性病控制藥品,都要注意可能與水果、食物的交互作用,避免藥效受到影響,對疾病控制不利。樂生療養院藥劑科表示,常聽到藥品不可與「葡萄柚」同時使用,秋天盛產的文旦又稱柚子,「葡萄柚同屬芸香科植物,二者皆富含呋喃香豆素(furocoumarin),會抑制人體「CYP3A4」酵素的活性。
近期中國屢傳因運動後喝冰水而猝死的新聞,是否與突發性「心律不整」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心律不整的誘發因子屬於多重因素,情緒、睡眠、運動中體溫變化及外界氣溫都可能影響,但預防心律不整仍以注重本身危險因子,如三高控制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