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不安全性行為恐增肝炎風險

「肝指數」爆表是因為「吃太好」跟「玩太開」? 醫師:不安全性行為恐增肝炎風險

工時超長又日夜顛倒,一不小心就「爆肝」?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學豪醫師接受專訪表示,醫學上並沒有「爆肝」一詞,較接近的疾病為「猛爆性肝炎」,常見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上。猛爆性肝炎為一種急性肝炎,會造成患者肝指數急速上升、肝臟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毒素累積,甚至凝血功能異常,意識不清,沒有及時治療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閱讀更多 »
缺牙不補會變大小臉!植牙放久一定會鬆脫?

缺牙不補會變「大小臉」! 植牙放久一定會鬆脫? 慢性病人能植牙嗎?

假牙及植牙是目前缺牙的主要治療方式,不過,一般民眾對於植牙的認識仍不及假牙普遍。玩美爵品牙醫診所曾懷廷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人工植牙大多以「鈦金屬」製成,材質上並無太大差異。鈦金屬具有生物相容性,在人體內不易有發炎或排斥問題。一般來說,透過植入人工牙根,花費約4至6個月的時間,可使骨組織與人工牙根結合,擁有不易脫落且能承受咬合力道的優點。

閱讀更多 »
得舒飲食減少心血管疾病生物標記

不只能降高血壓? 研究:「得舒飲食」減少心血管疾病生物標記

愛吃美食又太少運動,當心「隱藏殺手」高血壓提早報到。衛福部國健署統計發現,台灣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高達24.1%,約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而高血壓與心臟病、腦中風等重大傷殘疾病息息相關,除應積極控制與治療,日常飲食調整也是影響血壓的重大關鍵,針對高血壓最廣為人知的飲食方式,就是1997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的「得舒飲食」(DASH)。

閱讀更多 »
一顆月餅等於一杯全糖珍奶

一顆月餅等於一杯全糖珍奶! 如何吃月餅不變胖? 營養師曝正確吃法

中秋佳節,許多民眾會購買月餅或文旦應景。《潮健康》實際走訪街頭發現,民眾對月餅口味和種類偏好不一,包括奶黃、芋頭、豆沙或滷肉餡;此外,民眾在挑選月餅的同時,普遍也會注意其中所含的熱量,顯示大眾對於月餅屬於高熱量食物已有普遍認知。不過,在中秋假期期間,經常上演家人月餅買太多或親朋好友送禮,導致「滿手月餅」的情況發生。月餅不吃完怕浪費,吃多又怕面臨「月圓人更圓」的體重上升危機。高敏敏營養師指出,吃月餅時可以善用小技巧,既能享受月餅美味,又能減少攝取過多熱量的問題。

閱讀更多 »
週末喜歡喝酒放鬆恐增心房顫動風險

週末假期喜歡喝酒放鬆? 哈佛醫師:恐增「心房顫動」上身風險

週末假日喜歡聚餐或喝酒狂歡?小心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血管中心主任Deepak Bhatt 表示,心房顫動是指快速且不規律的心律異常,而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可能增加心房顫動急性發作的機會。在美國,這種現象被稱為「假日心臟病」,因為在假期前後人們大量飲酒與酗酒的機會增加,容易造成更多急性個案。

閱讀更多 »
避免中秋變胖改吃這3種月餅

熱量爆棚! 一顆月餅跑85分鐘才消完 避免「中秋變胖」改吃這3種月餅

全家團聚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許多民眾會購買月餅與家人一同享用,或作為伴手禮贈送給親友,但月餅的油脂、糖以及熱量相當的高,過量食用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1顆約185公克的雙蛋黃廣式月餅,熱量就高達800大卡,相當於1個滷雞腿便當的熱量,需要慢跑85分鐘才能消耗完。若中秋期間連續一個禮拜每天吃1顆,就會增加0.7公斤體重。

閱讀更多 »
這些食物別和藥一起吃

大蒜、納豆增加藥物副作用? 中秋吃文旦不能服用抗血壓藥? 「這些食物」別和藥一起吃!

台灣人因受惠於健保帶來的便利性,常愛看醫生拿藥,根據新北市藥師公會的統計 ,台灣人一年平均要看醫生12次,看門診時有8成的機率會拿藥。然而,許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可能會與我們正在服用的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藥物的效果。衛福部食藥署也分享幾種常見的案例,提醒民眾用藥時要注意。

閱讀更多 »
英國研究牛奶降膽固醇減少心臟病

牛奶大翻身可以安心喝了?英最新研究:降膽固醇減少心臟病

牛奶是陪伴人類許久的一種飲品,因其營養價值頗高,長久以來被廣泛應用在茶飲、咖啡產品當中。近年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盛行,因此健康的飲食就更受社會重視;而因為牛奶中含有甘油三脂還有少量的膽固醇,許多人就對牛奶開始產生疑慮,認為喝牛奶會使身材走樣,甚至導致心臟病、高膽固醇。也因為如此,燕麥奶、豆漿等等替代飲品也漸漸浮出檯面,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的選擇。不過,根據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研究證明,牛奶這幾年被冠上的罪名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