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

做事拖拖拉拉恐會拖出病來! 研究:心理疾病風險增

做事習慣「踩死線」是種病? 研究揭愛拖延後果:更容易憂鬱症、失眠、腰酸背痛

服用「威而鋼」不但有助於「重振雄風」,更能降低男性過早死亡的風險、延長預期壽命?《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刊載研究表明,如威而鋼、犀利士等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可能有助於降低男性心血管相關死亡與總體死亡率的風險,不過相關因果關聯仍需進一步研究加以證實。

閱讀更多 »
光棍節暴買東西、堆積物品是「心理疾病」? 研究: 恐與兒時受過「這創傷」有關

光棍節暴買東西、堆積物品是「心理疾病」? 研究: 恐與兒時受過「這創傷」有關

今日適逢千年一遇的「111.11.11」光棍節,不少電商已摩拳擦掌,等待光棍節帶來的龐大商機。不過,不少民眾無視自身的需求「風暴式購物」,甚至透過瘋狂購物、堆疊物品以達到「抒壓感」。其實,一次性的瘋狂購物行為,有可能導致平時累積的焦慮感不減反增,形成惡性循環;若過往有心理疾病病史者,更可能惡化如強迫症、囤物症、焦慮症等疾病。

閱讀更多 »
工作表現差易與人衝突  原來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醫師揭真相:未妥善治療易「藥物濫用」

工作表現差易與人衝突 原來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醫師揭真相:未妥善治療易「藥物濫用」

無法專心又沒耐心,別以為只是個性使然,有可能是「過動症」表現,而且小時候發病可能持續到成年以後,影響心理健康?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勝傑醫師表示,過動症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要會出現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症狀,有些患者可能沒有過動、衝動,而以注意力不集中為表現。也有部分個案同時有注意力與過動、衝動的問題。張勝傑醫師解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大腦中的「多巴胺」過低所致,影響自我控制功能,導致過動、衝動,會有無法靜坐、多話、愛插嘴、無法等待。

閱讀更多 »
成人罹患過動症憂鬱風險恐變高

老是無法專心10分鐘? 成人也會過動症! 憂鬱風險恐變高?

不少孩童因體力充沛、活潑好動,被家長誤以為患有「過動症」。事實上,過動症與調皮搗蛋不能劃上等號。江惠綾醫師表示,以台灣的學齡兒童來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比例大約為8-9%左右,幾乎每10人就有1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大部分患者隨著年紀增長,過動症狀會變得輕微,到了成年階段,仍有一半的患者持續困擾於注意力的問題。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年人,在日常上班、求學時常有記憶力不佳、任務完成度不足等狀況,專注力甚至有時無法超過10分鐘。

閱讀更多 »
愛吃糖心理狀態容易受影響

愛吃糖不僅器官壞光光 心理狀態也會受影響?研究:嗜甜與攻擊性行為有關

愛吃甜食、喝含糖飲料已成為全台灣人民的一種習慣,也造就了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等疾病常常在每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出現。事實上,過量的糖分攝取不只會影響到身體器官的運作,對於個人的心理狀態可能也會有影響。近日一則美國研究就顯示,嗜糖過度可能會造成個人的注意力不集中、侵略性人格變強,甚至與過動症、躁鬱症等等心理疾病都有關聯。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