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心血管沒顧好恐「心因性休克」! 營養師教2招戰勝「無聲殺手」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隨著近日天氣逐漸轉冷,對於長者或慢性病族群而言,保護心血管的措施可謂刻不容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若有三高、心臟病等病史,又沒有控制好疾病,很可能導致身體血流無法供應全身所需,進而引起「心因性休克」。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隨著近日天氣逐漸轉冷,對於長者或慢性病族群而言,保護心血管的措施可謂刻不容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若有三高、心臟病等病史,又沒有控制好疾病,很可能導致身體血流無法供應全身所需,進而引起「心因性休克」。
天氣逐漸轉涼,不少民眾在年末時齊聚各大餐廳慶祝,其中火鍋更是許多台灣人的心頭好。亞東紀念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兼心臟血管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杜宗明醫師於受訪時指出,大啖火鍋美食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實是「一大地雷」,病人如何在享用美食與保持健康取得平衡,將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到冬天手腳就容易冰冷、臉色蒼白,或許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也與血液循環較差有關?美國醫療機構《Cleveland Clinic》刊載指南表明,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出現於40歲以上、體重過重、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等族群。另外,血液循環不佳也與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有關。
近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氣溫驟降,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慢性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量血壓、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外出時謹記穿戴帽子、口罩、手套、保暖衣物、襪子及鞋子等保暖物品,避免氣溫的差異可能促發心血管或中風的風險。
和三五好友相揪看世足,搭配啤酒、薯條、鹹酥雞,可能已經深陷「爆卡」的危機卻不自知?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年輕族群喜好在酒吧、美式餐廳或租屋處觀看球賽,飲食內容往往也是熱量偏高的食物,尤其民眾若將以下食物吃下肚,更可能導致熱量爆棚、默默地走向「發福之路」。
全台糖尿病人突破230萬,其中合併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高達15.6萬人(6.8%)。不只易增加血糖控制問題,也會引發潛藏的肝癌及併發症危機。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醫師提醒,感染C肝病毒後不只可能演變為慢性肝炎甚至造成肝硬化,每年肝癌風險更可能上升1-4%。
心臟健不健康,與吃下肚裡的飲食大有關聯!哈佛大學T.H. CHEN公衛學院資料顯示,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飲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全麥、魚類、家禽類與植物油。相反地,應限制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量,並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與鈉的加工食品以及反式脂肪。
喝紅茶的好處可能遠超過你我想像?根據刊載於《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的研究指稱,在飲食中添加大量的「類黃酮」(flavonoids),有助降低罹患「腹主動脈鈣化」(AAC)的風險,其中既容易獲取又富含類黃酮的飲食來源,就是台灣隨處可見的紅茶。
「感恩節」為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定於11月的第4個星期四。如美國、加拿大等國習慣在此期間於家人團聚,並一起享用「火雞」大餐以慶祝節慶。國內雖較無慶祝感恩節的習慣,但研究發現火雞確實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肉類,不代表感恩節,平時適量食用也能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