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病沒有、小病不斷?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10大警訊! 營養師教飲食改善原則
近日自覺身體「怪怪的」,去醫院檢查卻沒有診斷出任何異常,且於假期、放鬆狀態時,身體的異常感就會自動消失。若民眾遇到類似的狀況,需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分析,自律神經失調者經常會自覺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並合併有「渾身不對勁」的感受。
近日自覺身體「怪怪的」,去醫院檢查卻沒有診斷出任何異常,且於假期、放鬆狀態時,身體的異常感就會自動消失。若民眾遇到類似的狀況,需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分析,自律神經失調者經常會自覺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並合併有「渾身不對勁」的感受。
如果聲音聽起來有點沙啞、並且時常伴隨喉嚨痛,卻沒有任何感冒症狀或身體不適,且症狀已持續一段時間,可能不是因為病毒所引起,而是「胃酸逆流」惹的禍!當食道下端的括約肌沒有完全閉合,胃酸與食物回流進食道中,就可能影響喉嚨,引起疼痛或聲音沙啞。
著名廣告「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人胃食道逆流」,簡單明瞭的廣告詞深植人心。而不少台灣民眾確實深受「火燒心」症狀所困擾;據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為5%-24.6%,也就是幾乎每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胃食道逆流,且病例正逐年增加。
現代人飲食西化、再加上久坐不運動的習慣,讓不少族群染上「富貴病」的惡習。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富貴病的一大明顯徵兆就是「吃飽撐著」,或能坐就不要站、能躺就不要坐,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身材走樣、甚至影響腸胃道健康。一般而言,富貴病造成的影響以4種狀況最為顯著。
2022年面臨Omicron變疫株肆虐,新興傳染病的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同時,疫苗技術的突破,也推動癌症疫苗的研發往前邁進,而癌症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應用開發也在不斷邁進。體重管理觀念抬頭,愈來愈多人追求減重的同時,竟也意外造成糖尿病針劑藥物的缺貨。回顧今年還有哪些最受大眾關注的健康議題?以下為《潮健康》整理2022年十大健康新聞。
時屆冬至,民眾會吃湯圓應景。但是湯圓吃過量不只體重增加,還可能影響血糖與慢性病控制。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市售湯圓主要為包餡的大顆湯圓及未包餡的小顆湯圓。包餡湯圓以甜、鹹兩種口味居多,最多人愛吃的甜餡料湯圓如芝麻、生花、牛奶糖、流沙湯圓,一顆(20公克)即含有70-80大卡的熱量,多吃4顆湯圓就等於一碗白飯280大卡的熱量。
吃完美味的「生魚片」,突然自覺腹痛、噁心,可能是食物中的「寄生蟲」所引起?員榮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吳文傑醫師於社群分享,日前診間一名患者出現嚴重的胃食道逆流,隨即就醫並照胃鏡後發現,該患者的胃部竟有一隻活跳跳的「寄生蟲」。
冬季竟是「胃部疾病」的好發時節?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早於40年前歐洲醫學論文就指出,消化性潰瘍特別容易發生在冬季、而夏天最少發生,患病率相差最多4倍左右。而2021年韓國的大規模回溯分析報告,也揭露了相似的結果。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且以男性居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