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潛水完疲累感不減反增? 醫示警: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恐為「潛水夫病」徵兆
夏季腳步將近,除了游泳消暑外,近年廣受歡迎的「潛水」活動,亦為不少年輕族群的消遣首選。不過,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任李祥安醫師提醒,若上岸後感到異常不適,甚至出現皮膚紅疹、發癢等症狀,要當心可能是「潛水夫病」的徵兆!
夏季腳步將近,除了游泳消暑外,近年廣受歡迎的「潛水」活動,亦為不少年輕族群的消遣首選。不過,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任李祥安醫師提醒,若上岸後感到異常不適,甚至出現皮膚紅疹、發癢等症狀,要當心可能是「潛水夫病」的徵兆!
近期食品中毒事件頻傳,尤其「邦克列酸」所引起的寶林茶室案,引起民眾不小的恐慌。事實上,衛福部食藥署針對國內食品中毒案件統計,2022年由「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件數、患者數皆為細菌性食品中毒第一位。
進入4月後的連日高溫,讓不少民眾大喊吃不消;4月中旬更是出現30度以上高溫,做好防曬、避免中暑顯得更為重要。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高溫下須避免「熱中暑」,但在未中暑前的「熱傷害」症狀變化,也需要格外重視。
全台近日車禍頻傳,知名藝人林志穎也因車禍受傷送醫。車禍時產生的劇烈撞擊力道可能造成腦部與神經損傷,導致「腦震盪」或「外傷性腦出血」,患者不只需要留院觀察症狀是否有惡化,當出血量過多或腦部正常組織受壓迫時,甚至需要緊急手術才有機會保住性命。
近日各地大多為高溫炎熱的天氣,若民眾在戶外環境活動時間長,或運動後大量流汗,若無適當補充水分可能會造成脫水,增加熱傷害風險。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熱傷害是指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而產生的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依據外國的經驗來看,住院率、重症率確實有下降,而初期症狀通常有咳嗽、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流鼻涕、鼻塞、頭痛、疲倦、頭暈。
結果顯示,在23周Delta期間共發生1975例全因超額死亡,而Omicron僅在8周期間就發生2294例超額死亡。Omicron所造成的每周超額死亡事件發生率,是Delta的3.34倍。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期間所有成年階段的組別,都發生了統計顯著的超額死亡率。
荷爾蒙一旦失調,不僅容易情緒不穩,還會有月經失調、皮膚老化和身形改變等狀況;若是卵巢早衰或是進入更年期後,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悸等相關症候群,也會隨之而來。中醫認為,在荷爾蒙開始下降的階段,適當補充腎氣,並且不讓荷爾蒙流失速度太快,便是每個女性能夠保有青春活力的關鍵。
台灣59歲以下的心肌梗塞比例就佔了30%,且逐年上升中。陳志銜醫師說明:「心肌梗塞年輕化主要與生活習慣有關,像是飲食上的精緻化、抽菸、久坐少運動、工作壓力大、日夜顛倒、熬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