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生酮」飲食法能減肥、減少糖尿病? 研究:心血管事件風險多2倍
攝取高比例油脂為主的「生酮飲食」,因被宣稱具有減重、降低胰島素阻抗等效果,陸續在全球各地引領一陣風潮,也是許多人嘗試的「減肥飲食法」之一,然而,生酮飲食也被認為可能升高血中膽固醇,不利於心臟健康。
攝取高比例油脂為主的「生酮飲食」,因被宣稱具有減重、降低胰島素阻抗等效果,陸續在全球各地引領一陣風潮,也是許多人嘗試的「減肥飲食法」之一,然而,生酮飲食也被認為可能升高血中膽固醇,不利於心臟健康。
身體血液中的脂肪統稱為「血脂」(plasma lipids),其成份包括中性脂肪、磷脂質、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等。其中,磷脂質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膽固醇是合成膽酸及固醇類荷爾蒙的必需前驅物。一般將脂蛋白依據結構及密度,分為乳糜微粒(chylomicron)、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四類。
台灣以美食文化享譽國際,手搖飲、鹹酥雞、珍珠奶茶廣受海內外歡迎。與此同時,台灣糖尿病每年新診斷人數已突破16萬,超出一年新生兒總數。《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顯示,糖尿病好發年齡層以40到64歲為大宗,比例高達59%。其次為65-74歲佔18-19%。從發生率來看,40歲以上相對穩定,而20到39歲的糖尿病發生數持續增加,顯示糖尿病年輕化問題值得密切關注。
市售聲稱能夠「降低膽固醇」的保健食品,效力竟可能遠遠不及民眾的預期?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貼文分享,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的醫學報告內容指出,降血脂藥遠比6種常見保健食品更具降膽固醇的效果,特定保健品甚至會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上升。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類的蠟性物質,也是構成人體細胞膜、荷爾蒙、維生素D的重要原料,對生理功能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血液中如果累積過多膽固醇,將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膽固醇過高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人體裡的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三酸甘油酯(TG)」三種 。
寒流進逼溫度破底,真的會出現「冷死人」的狀況!最新一篇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循環》的研究 指出,極端氣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該篇研究指出,每100名心血管疾病就有1例死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疾病,而在極端溫度(最冷/最熱)的日子更易增加心血管事件的超額死亡。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隨著近日天氣逐漸轉冷,對於長者或慢性病族群而言,保護心血管的措施可謂刻不容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若有三高、心臟病等病史,又沒有控制好疾病,很可能導致身體血流無法供應全身所需,進而引起「心因性休克」。
心臟健不健康,與吃下肚裡的飲食大有關聯!哈佛大學T.H. CHEN公衛學院資料顯示,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飲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全麥、魚類、家禽類與植物油。相反地,應限制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量,並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與鈉的加工食品以及反式脂肪。
因演出《雷神索爾》一炮而紅的澳洲巨星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日前接受美國雜誌《浮華世界》(Vanity Fair)專訪時指出,經基因檢測後發現自己具有高度阿茲海默症風險。在完成所有宣傳與手邊的工作後,漢斯沃選擇暫停演藝活動,並打算回到澳洲陪伴自己的妻子與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