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拒當「肝苦人」!  百人健檢逾6成患「脂肪肝」  醫籲遵守「四不一多」原則

拒當「肝苦人」! 百人健檢逾6成患「脂肪肝」 醫籲遵守「四不一多」原則

現代人的肝病問題日益嚴重,「肝苦人」的辛酸沒人知,就怕自己不知!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李政祺醫師表示,在一次195位民眾腹部超音波檢查中,發現肝臟有異常者竟高達77.9%,其中91位有脂肪肝現象。李政祺提醒,若脂肪肝轉為「脂肪肝炎」,未及時治療恐會演變成「肝硬化」,最終甚至有罹患「肝癌」的風險。

閱讀更多 »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消化系中心蘇培元醫師提醒,肝病患者不可因疫情趨緩就掉以輕心、肝病防治刻不容緩。(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這類人染疫要特別注意! 醫籲:治C肝同時還可防肝癌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統計,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已有超過萬人不幸病逝。國外大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者中,肝硬化患者的死亡風險是非肝硬化患者的3.31倍。有鑑於此,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消化系中心蘇培元醫師提醒,肝病患者不可因疫情趨緩就掉以輕心、肝病防治刻不容緩。

閱讀更多 »
肝癌「免疫治療」困境將突破?  北榮研究:腸道菌相可預測治療反應率

肝癌「免疫治療」困境將突破? 北榮研究:腸道菌相可預測治療反應率

國人「肝癌」發生人數至今未明顯下降,更被稱之為「國病」。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醫師表示,免疫治療是晚期肝癌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單一使用免疫治療有效率約15%-20%,合併治療的有效率約30%。不過,肝癌的免疫治療不像其他癌症可用PD-L1作為有效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誌(Biomarker),在肝癌患者身上,無論PD-L1表現高低,都有一定比例對免疫治療有反應。顯示目前缺乏有效的生物指標以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

閱讀更多 »
黃麴毒素是肝癌元兇!  白飯吃錯也危險?  5徵兆判別食物安全

黃麴毒素是肝癌元兇! 白飯吃錯也危險? 5徵兆判別食物安全

肝癌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2位,飲食中可能也潛藏傷害肝臟、誘發癌變的毒素地雷?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廖祐妊營養師接受專訪表示,平時民眾常吃的米飯、豆類、花生、堅果類或中藥材,如果保存不當都容易滋生黴菌產生「黃麴毒素」,引發肝臟中毒、肝臟發炎,並且有增加致癌的可能性,加上台灣氣候潮溼,食物保存應格外謹慎。

閱讀更多 »
全身倦怠解隔後竟驗出「10公分肝癌」!  醫師:1種人務必定期檢查

全身倦怠解隔後竟驗出「10公分肝癌」! 醫師:1種人務必定期檢查

日本國際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傳出肝癌逝世。由於早期肝癌幾乎沒有徵兆,不清楚自身是否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者應及早檢查並密切追蹤。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超音波室主任主任胡瑞庭醫師受訪表示,日本與台灣肝炎流行狀況不同,日本以C型肝炎居多,台灣則是B型肝炎盛行率較高。由於C型肝炎口服藥是近年方才問世,像三宅一生的年長者如果有C型肝炎帶原,早期治療效果較不理想,可能也會影響肝病及肝癌發生率。

閱讀更多 »
吃結核藥變肝癌?  腫瘤科醫師揭真相:很多病患一來就是20公分

吃結核藥變肝癌? 腫瘤科醫師揭真相:很多病患一來就是20公分

近期經國內多家媒體報導披露,彰化一對林姓父子因服用肺結核用藥,相繼因猛爆性肝炎與肝癌過世。家屬認為是肺結核藥物造成肝損傷,才會導致親人肝病進程加速而死亡。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醫師針對媒體報導發文指出,很多病人或家屬會認為「他們原本都是好好的人」而質疑醫療,其實,每個病患生病前都是健康的人,正是因為疾病造成身體不適才需要就醫治療。

閱讀更多 »
太勤勞、缺乏認同、壓抑情緒都與罹癌有關?  心理師揭7大「癌症性格」

太勤勞、缺乏認同、壓抑情緒都與罹癌有關? 心理師揭7大「癌症性格」

性格不僅可能決定命運,更與個人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根據過往的研究指出,個人若有特定的人格特質,可能與日後的癌症風險有關。《Psychosomatic Medicine》刊載研究即指稱,常見於心理特質理論中的「PSI六大依賴型性格特質」,可能與罹患癌症有關。第1型人格與乳癌的發生率呈現正相關;第5型人格則與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癌等癌症無關,並與其他常見癌症 (如肝癌、胰臟癌、口腔癌等等)可能有所關連。

閱讀更多 »
水果、麵包都是「地雷食物」?  果糖吃太多「脂肪肝」風險逾7成

水果、麵包都是「地雷食物」? 果糖吃太多「脂肪肝」風險逾7成

酗酒、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被認為是導致「脂肪肝」的元兇之一。不過,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言,患病因子卻不一定是酒精,而是普遍存在於各類食物中的「果糖」。美國《內分泌協會》年會中公布的研究表明,水果、烘焙食品、碳酸飲料當中的高果糖,攝取過量與脂肪肝的發生顯著有關。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