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控糖新藥暗藏「多種副作用」!  食藥署:糖尿病患者慎防「急性胰臟炎」

控糖新藥暗藏「多種副作用」! 食藥署:糖尿病患者慎防「急性胰臟炎」

近年糖尿病藥品發展快速,新一代降血糖藥品如「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和「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s)」,除了不易出現低血糖的副作用,還額外提供心血管保護及減重的效果。不過,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雖然新一代降血糖藥品副作用相較低,近年仍有接獲疑似因GLP-1受體促效劑,導致急性胰臟炎之藥害救濟申請案,提醒民眾切勿輕忽用藥風險。

閱讀更多 »
不只喝咖啡吃甜食? 「5食物」也會導致胃食道逆流! 營養師授6招改善

不只喝咖啡吃甜食? 「5食物」也會導致胃食道逆流! 營養師授6招改善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人胃食道逆流」是台灣民眾相當熟悉的廣告台詞。而現代人工作忙碌、作息容易不正常,胃食道逆流確實逐漸成為中壯年族群的文明病,需要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加以改善。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胃食道逆流的成因眾多,並非只有腸胃功能不彰的族群才有患病風險。

閱讀更多 »
拒當「肝苦人」!  百人健檢逾6成患「脂肪肝」  醫籲遵守「四不一多」原則

拒當「肝苦人」! 百人健檢逾6成患「脂肪肝」 醫籲遵守「四不一多」原則

現代人的肝病問題日益嚴重,「肝苦人」的辛酸沒人知,就怕自己不知!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李政祺醫師表示,在一次195位民眾腹部超音波檢查中,發現肝臟有異常者竟高達77.9%,其中91位有脂肪肝現象。李政祺提醒,若脂肪肝轉為「脂肪肝炎」,未及時治療恐會演變成「肝硬化」,最終甚至有罹患「肝癌」的風險。

閱讀更多 »
起床第一步就腳痛?  恐是「足底筋膜炎」警訊!  醫曝「3訓練」改善疼痛

起床第一步就腳痛? 恐是「足底筋膜炎」警訊! 醫曝「3訓練」改善疼痛

平時熱愛爬山慢跑、甚至體重過重,足底若出現慢性疼痛,要留意是否為「足底筋膜炎」。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鄭宇軒醫師接受專訪指出,足底筋膜炎常肇因於足弓或足底壓力過大導致;常見於先天扁平足者,或後天從事負重工作、足底曾經受傷、經常從事長跑或爬山等休閒運動者,甚至是肥胖、體重過重,也可能導致足底壓迫,誘發足底筋膜炎。

閱讀更多 »
JAMA研究:早上7點吃到下午3點  間歇性斷食多瘦2.3公斤

JAMA研究:早上7點吃到下午3點 間歇性斷食多瘦2.3公斤

間歇性斷食是近年風行的減重方法,不過,斷食效果可能會受時段影響,甚至影響心臟代謝健康?《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22年8月份登刊一篇研究指出,較早時段的限時飲食」(early time-restricted eating,簡稱eTRE),比起12小時或更長時間內進食,更能有效的達到減輕體重。

閱讀更多 »
癌症不是治療完就沒事! 醫:2族群慎防「心血管」出問題

癌症不是治療完就沒事! 醫:2族群慎防「心血管」出問題

過去30年,癌症治療的進步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並使更多的人在接受治療後多年不再復發。但癌症治療有時會導致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稱為「心臟毒性」。自癌症康復後的患者,可能要面對因為化療誘導的心臟毒性所引起的心臟損傷,其症狀可能降低生活品質,並增加心臟相關的死亡風險。

閱讀更多 »
愛吃超加工食物,男性大腸癌風險高3成!男女大腸癌風險不同?

愛吃超加工食物 男性大腸癌風險高3成! 男女大腸癌風險不同?

大腸直腸癌在男、女性的發生比例相對接近,但是造成大腸癌的原因,是否男女有所不同?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與哈佛大學團隊最近在《BMJ》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前瞻性研究 ,發現平常吃最多「超加工食品」的男性,大腸直腸癌風險高出29%。他們最常吃的加工食物包括香腸、培根、火腿等即食產品。另外,含糖飲料、調味牛奶、果汁飲料也與大腸直腸癌風險有正相關。

閱讀更多 »
肥胖與4大癌症有關!腫瘤科專家揭2大原因:脂肪代謝不正常

肥胖與4大癌症有關!腫瘤科專家揭2大原因:脂肪代謝不正常

《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2019年高達45%的癌症死亡人口與可預防的風險有關,並點名「肥胖」是後天引起致癌的重要因素。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統計顯示肥胖與各種癌症如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大腸癌高度相關,顯示肥胖族群的確比較可能發生癌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