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節最胖伴手禮出爐:這4種膽固醇最高! 烏魚子別吃超過X片
最近適逢過年,圍爐時餐桌上免不了會有幾道口味較重的年菜。不過,特定的年菜膽固醇確實較高,有三高的民眾要特別留意攝取量!年菜中高膽固醇的食物包括鴨肉、鹹蛋黃、鵝肝、蝦米等,建議控制食用量以維持血脂健康。至於烏魚子的部分,每餐控制在2片以內是比較好的食用量。
最近適逢過年,圍爐時餐桌上免不了會有幾道口味較重的年菜。不過,特定的年菜膽固醇確實較高,有三高的民眾要特別留意攝取量!年菜中高膽固醇的食物包括鴨肉、鹹蛋黃、鵝肝、蝦米等,建議控制食用量以維持血脂健康。至於烏魚子的部分,每餐控制在2片以內是比較好的食用量。
國人「血油」比例高,據統計18歲以上成年人超過500萬人有「高血脂」問題。高血脂並無明顯症狀,卻是引發「心肌梗塞」或急性冠心症的重要原因,嚴重時甚至造成猝死,是青壯年最易忽略的隱形殺手。
氣溫較低的冬季,體態真的比較容易受到影響?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真正導致肥胖的原因,與個人原有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並不全然是季節惹的禍。再者,冬季時的體重上升實屬「正常」;成人在冬季節日期間如聖誕節、農曆新年,平均體重增加幅度約為0.5%左右。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不僅使女性身陷不孕危機,還可能導致「易胖難瘦」、體重數字只增無減?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暨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林逸峯醫師表示,此前收治一名年輕女性,直至20歲時體重開始「不受控地攀升」,最重時甚至高達114公斤。
全球肥胖人口激增,肥胖不只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等併發症風險,與「糖尿病」更有千絲萬縷的相關性。當前醫學主要的減重處置方式包括規律運動、飲食控制、行為改變、減重手術(如胃袖狀切除、胃內水球置入術)與處方藥治療。
逢年過節容易大魚大肉,過度飲食易造成體重上升、慢性病控制不佳,如何在假期間愉快享受美食,又避免飲食造成健康負擔,對許多人而言都是頗具難度的挑戰。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密切相關,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健康危機之一。目前全球已逾19億人體重屬於「超重」範圍,其中更有3.4億的兒童與青少年。在台灣,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高達30.6%,高中生亦有28.9%。
國寶級知名作家司馬中原於1月4日離世,其子證實司馬老師於去年12月31日出門步行時,返家經過小緩坡,因重心不穩不慎兩腳交錯造成左大腿骨折;住院期間更曾發生心臟休克、肺部積水等急性狀況。事實上跌倒是導致殘疾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特別在老年族群中發生風險更高。
前職棒選手張誌家驚傳於1月1日於中國過世,享年43歲;據傳其死因為心肌梗塞,張誌家之母也於今日(2日)證實此消息。青壯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是否上升?專家表示,急性心肌梗塞雖仍以老年人居多,但3、40歲左右的患者的確有增加趨勢,尤其是本身有三高、肥胖、抽菸者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