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ICRON「5大類流感症狀」勿輕忽! 重症醫籲「4族群」要快篩
本土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3月27日至4月9日期間已累積4,270人確診。不過,施打疫苗後的患者大多為「輕症」,導致確診病毒與感冒症狀難以分辨,民眾更對何時需要「快篩」感到無所適從。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當中,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頭痛以及疲倦等等。
本土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3月27日至4月9日期間已累積4,270人確診。不過,施打疫苗後的患者大多為「輕症」,導致確診病毒與感冒症狀難以分辨,民眾更對何時需要「快篩」感到無所適從。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當中,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頭痛以及疲倦等等。
新冠病毒本土個案連兩日突破380起,疫情將大規模爆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傳染防治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醫師受訪時表示,現今疫情態勢與去年不同,去年的Delta株重症率、死亡率皆高,而如今Omicron約99.79%感染者屬於輕症及無症狀,防疫策略亦須相應改變。黃高彬醫師指出,台灣目前確診人數約2.5萬人,而接種第三劑疫苗人口比例約51%,等於仍有半數人口沒有足夠保護力,2個人就有1個面臨高感染風險。必須考慮如何在感染人數上升、維持足夠醫療量能之下,逐漸朝正常生活前進。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近日修改新冠肺炎傳播指南 ,確認新冠病毒不僅透過咳嗽、打噴嚏、說話或唱歌造成「飛沫傳播」,「空氣傳播」(氣溶膠感染)亦為主要傳播途徑之一。雖然不少科學家早於2020指出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卻遲遲不被世衛組織所承認。權威期刊《自然》(Nature)撰文指稱,當時WHO堅持認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而空氣中的病毒最終將「落於地面」,因此只要維持1公尺的社交距離,就不會被病毒感染。
本土疫情再度爆發!疫情指揮中心於3月27日宣布,新增83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與120例境外病例,此次確診病例可謂「遍地開花」,足跡遍布桃園、基隆、台東等地,無不讓民眾人心惶惶。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中直言,Omicron「無形傳播」的特性,可說是讓世界各地的民眾與公衛單位「過於鬆懈」了。
國內COVID-19疫苗第三劑追加劑接種率已突破4成,朝5成邁進。究竟追加劑的效果如何呢?林口長庚醫院發表國內第一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總計招募340位受試者,發現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也更能有效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而施打後的副作用,則以莫德納比例最高,高端比例最低。
無法專注、記憶力變差,甚至無故出現憂鬱情緒,可能新冠肺炎造成的後遺症?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已明確將「腦霧」(Brain fog)現象列為長期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腦霧雖非為疾病,但卻會造成思考緩慢、精神疲倦、思緒混亂等情況。至於新型變種「Omicron」是否也會引起腦霧,尚未有大型研究證實。不過權威期刊《Nature》報導指出,英國變種株「Alpha」確實可能使大腦萎縮、影響腦內的灰質與白質,並損害控制嗅覺的區域、導致腦霧發生。
台灣傳出物流公司人員確診,引起民眾擔憂物流、包裹表面可能殘留Omicron病毒甚至造成傳染。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受訪表示,病毒確實可能存活在物品表面,但病毒「殘留量」才是影響傳染風險的重點,除非確診的物流人員對著包裹打噴嚏、咳嗽留下大量飛沫,一般情況的風險並不高。
Omicron病毒強大傳染力前所未見,現世7週就讓全球再次陷入新一波大流行疫情。感染Omicron人數最多地區如英國,在1月時每日確診人口更突破16萬人。儘管WHO與相關衛生機構宣稱, Omicron病毒的出現可能預示著全球大流行的結束,權威科學期刊《Nature》卻指出,全球疫情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最新刊登的報告,反轉了Omicron傳播力強而毒性弱的看法。哈佛大學醫學院與美國麻州總醫院的共同研究指出,與Delta變體相比,Omicron病毒在南非地區的傳播速度確實有所下降,重症與死亡人口也比先前的疫情大流行時來得更少。但是,這並非因為Omicron的感染力比起Delta較衰弱。相反地,先前大規模的Delta病毒感染,導致南非人口普遍具有一定免疫力,得以抵擋Omicron病毒的大舉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