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確定「空氣傳播」為染疫主要途徑  權威期刊直言:反應「慢半拍」

WHO確定「空氣傳播」為染疫主要途徑 權威期刊直言:反應「慢半拍」


潮健康/外電編譯


WHO首次將「空氣傳播」納入指南   權威期刊直批其「慢半拍」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近日修改新冠肺炎傳播指南 ,確認新冠病毒不僅透過咳嗽、打噴嚏、說話或唱歌造成「飛沫傳播」,「空氣傳播」(氣溶膠感染)亦為主要傳播途徑之一。


雖然不少科學家早於2020指出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卻遲遲不被世衛組織所承認。權威期刊《自然》(Nature)撰文指稱,當時WHO堅持認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而空氣中的病毒最終將「落於地面」,因此只要維持1公尺的社交距離,就不會被病毒感染。


直至2020年10月,WHO才承認「微小的液體顆粒」能夠傳播新冠病毒,但僅於特定環境中發生,例如室內場所、人潮擁擠之場所,以及通風不足的空間。在接下來的6個月內,WHO又數次更改指南,稱氣溶膠可攜帶病毒超過1公尺,並持續滯留於空氣中。


已不是第一次決策錯誤? 專家:WHO對口罩策略「太過保守」


已不是第一次決策錯誤? 專家:WHO對口罩策略「太過保守」

雖然WHO逐步調整了防疫指南,《自然》仍直言批評世衛組織對於防疫政策的「慢半拍」,無疑在疫情延燒肆虐的2年之間造成許多混亂。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的病毒學家Lidia Morawska教授更表示,將空氣傳播從官方指南中忽略是「災難性」的舉動。


《自然》指出,這並不是醫學專家第一次批評WHO的決策錯誤。2020年2月即有許多權威醫療機構宣稱,口罩將確實保護民眾免於病毒威脅,但WHO遲至6月5日才對此發表聲明。


「WHO當時應盡速制定有關配戴口罩、或是空氣傳播的建議。如今Omicron又為全球疫情帶來變數,我們希望有關單位能盡快擬定策略,否則民眾將無所適從。」Morawska教授表示。


決策過慢原因其來有自?  前顧問緩頰:指控與批評過多所致

不過,仍有不少學者對WHO做出的改變抱持樂觀態度。流行病專家Christopher Dye表示,官方機構承認空氣傳播的存在具有重要意義,因其推翻了呼吸道病毒傳播的既定觀點──即多數傳染病皆透過飛沫感染,而非空氣感染。Dye認為,當未來出現新型傳染病時,全球將對空氣傳播的傳染途徑更加提防。


美國風險溝通學家、曾擔任WHO顧問的Peter Sandman則認為,WHO的作用是凝聚當前科學專家的共識,而非隨時推出嶄新的知識。「WHO常受到各學家的指控與批評,導致他們的作風漸趨保守。因此,該機構長久以來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Sandman表示。


空氣傳播的實質影響為何? 香港研究:住防疫旅館也難逃確診


空氣傳播的實質影響為何? 香港研究:住防疫旅館也難逃確診

至於空氣傳播造成的實質影響為何?此前隸屬香港醫管局的瑪麗醫院團隊,即針對防疫旅館進行空氣傳播實驗。實驗結果發現,即使房門開啟僅數秒,夾帶病毒的空氣仍可從相鄰房間的門縫中滲入。帶原者開門取餐與丟棄垃圾時,皆無確實配戴口罩,導致染疫者於隔離第8天時出現呼吸道症狀。


上述研究證實,即使身處於防疫旅館內,病毒仍可能透過空氣散播並造成感染。瑪莉醫院團隊表示,既然空氣傳播的存在已獲得證實,勤洗手並隨時配戴口罩仍有其必要性。先前的研究指出,口罩可預防90%的空氣感染,對於身處密閉空間的隔離者而言,是阻斷病毒傳染的必要手段。



資料來源: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How is it transmitted?

Why the WHO took two years to say COVID is airborne

Mounting evidence suggests coronavirus is airborne — but health advice has not caught up



延伸閱讀:

Omicron可活8天! 拿包裹、住旅館感染風險高? 招名威分析「解封條件」

防疫旅館走廊恐變傳染通道? 研究:Omicron風險可透過空氣傳播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